奇妙的邂逅
2017-04-19刘倩
刘倩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七年级时学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聯想到人间悲欢离合。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其中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就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借“豆萁煮豆”来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生活中,我们只有勤于并善于思考,才会写出联想丰富、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来。
学校新建了一个3D虚拟现实的实验室,而我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却于无意间邂逅了我的偶像。 实验室里,月色清凉如水,几颗星星散落在深蓝色的天幕上,一弯上弦月的周围飘着几朵云,好似嫦娥姐姐飘逸的秀发。我看着这么美的景色,惊讶得都不敢呼吸了,生怕破坏了这美景。 快看——那不是李白吗? 他正站在酒桌前“举杯邀明月”,他气质非凡,目光炯炯有神。看着他那孤寂的身影,我想起了他“对影成三人”的无奈,读懂了他潇洒背后的孤独惆怅。我想上前递给他一封家书,以缓解他“独酌无相亲”的愁苦。可我又不忍心打扰他,只能远远地望着他,猜想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再看——那不是苏轼吗? 他漫步于承天寺的月光竹影下,嘴里正念念有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壮志难酬的苏轼啊,我能读懂你自我排遣的词句,更能理解你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你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已经刻在了很多人的心间。 那边是谁在月下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错儿,就是李煜。他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血泪之歌,穿越时空在月光下响起,格外动听。 那边又是谁在高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哦,那是张九龄在抒发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光下此起彼伏地回荡着古人的佳句,我望着眼前忽隐忽现的奇妙景象激动不已。 实验室里,月色如水,在古时的明月下诞生的佳句如今依然在月光下回响着,我已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只是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了。 本文有以下两个亮点:1.善用想象,再现情境。作者想象丰富、奇特,在月光皎洁的实验室里展开想象,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目睹了李白、苏轼、李煜、张九龄等大文豪的吟诗风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引用诗词,丰富内涵。作者将平时所学的古诗词巧妙地融进文章里,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