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2017-04-19孙晓光
孙晓光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健康意识也愈发强烈。农药残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果蔬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这促使更多专家学者投入到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果蔬残留农药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其检测原理与优缺点,以供参考。
酶抑制法
这是目前相对成熟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其检测原理是利用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够特异性抑制昆虫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致使神经正常传导功能受到破坏。这样昆虫就会逐渐中毒而死。在开展果蔬农药残留检测试验时,乙酰胆碱酶会与样品发生反应。若样品无农药残留或仅有少量农药残留,酶的活性一般不会受到抑制;若样品内农药残留量较大,酶的活性就会明显降低。此法在半小时内便能得出果蔬中有机磷农药与氨基甲酸酯的残留结果。
酶抑制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是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果蔬农药残留方法。此法主要被应用于多地的蔬菜基地与市场,用于检测果蔬农药残留是否超标。但是此法的不足之处是检测农药种类有限,以检测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
生物传感器法
该技术是当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它是利用生物的相关敏感部件与转换器密切配合所形成的一种分析装置。对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与特定化学物质具有选择性与可逆响应。通过检测pH、光、热、颜色、电导等物理化学信号的变化来分析农药残留情况。该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灵敏度与选择性,而且体积小、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同时,还具有连续检测与在线分析等优点。根据使用生物敏感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
免疫学技术
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免疫学技术有很多,常见的有酶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酶联免疫法(ELISA),其检测原理是利用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受检样品与酶标抗原或抗體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然后,通过洗涤方法将固相载体上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再加入酶反应底物。此时,底物被酶催化后变色,工作人员可根据颜色反应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该检测方法通过肉眼就能观察到结果,并且成本低廉,试剂能够长时间保存。工作人员无需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就能完成定性或定量分析。因此,这是一种极易推广与普及的检测技术。但是ELISA的不足之处在于一种试剂只能检测一种农药,而果蔬中往往残留了数种农药,难以完全检测出来。
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这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对人工配制的农药样品需要进一步检测,防止检测过程中样品受到破坏。此法存在诸多缺陷,检测灵敏度不高,误差大,不易建立起合理的模型。即使完成模型构建后仍需不断修正,消除干扰因素。同时,此法无法检测散性样品或痕量样品。
中红外光谱法:与近红外光谱法相比,此法分子振动的基频信号更强,可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还能与其它多种不同的分析设备联合使用,提高检测准确性。不足之处在于生成的图谱非常复杂,解析难度大,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纳米金技术
纳米金是指直径为1~100nm的微小金颗粒,能够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结合,且不会对其生物活性产生影响。纳米金作为显微镜示终物,被广泛用于各类检测技术中,如免疫印记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流式细胞仪、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技术等。因此,纳米金技术又被称为现代四大标记技术之一,其标记原理是球形状的纳米金颗粒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够将蛋白质等高分子吸附到自身表面,逐步将自身包被起来。
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对果蔬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要想从源头上控制好各类果蔬农药残留问题,实现对农药残留样品的快速、准确检测分析还需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今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会朝着快速准确、自动化、现场、多残留检测、微量、低廉等方向发展。在现行的快速检测方法中,免疫分析法具有诸多优点,如操作简单、现场分析、检测迅速、灵敏度高等。此法灵敏度能够与常规设备的分析水平相媲美,因此,应成为我国今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免疫技术还存在研发门槛高,成本偏高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其市场推广。建议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政策扶持,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并积极推广先进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