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蕉产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以马关县为例

2017-04-19陈辅春

食品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香蕉产品质量食用

陈辅春

香蕉是华南四大名果之一,能周年结果,具有生长速度快、投产早、产量高、效益好、供应期长等优点。发展香蕉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香蕉市场需求。近几年,文山州马关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山地香蕉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县内香蕉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2.1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15.5万亩,总产量由2002年的2.12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28万吨,总产值由2002年3180万元发展到2015年的3.34亿元。但是,作为人们一年四季的美食,在香蕉从种植、采收、运输、存储、销售的产业链中,却存在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不足。

影响香蕉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产地。香蕉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土壤和环境,土壤和环境对于香蕉的产品质量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2014年上半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从点位監测来看,我国土壤总超标率达到16.1%,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更高达19.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滥用都会引起香蕉生产产地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造成香蕉产品食用的不安全。比如:土壤污染将通过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或其他动物的健康。

生产。目前,马关县香蕉种植多以单个家庭单家独户承包种植为主,品种单一且多数已种植多年,抗病性减弱,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加上现有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依然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技术,管理粗放,特别是只注重使用工业化肥的投放,而不采取投放有机肥进行土地改良;部分种植户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滥用、乱用、误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既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又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

流通。香蕉产业的产品流通是指成品香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经过的包括中介商、运输、存储、销售等在内的所有环节。马关县香蕉产业的流通具有以下特点:流通渠道多、规模小、线路多、参与流通的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强。

现阶段,县内的香蕉种植户只负责将香蕉种植、采收后、集中到香蕉交易市场,加工装箱环节皆由中介收购商自行处理。在香蕉装箱之前,中介收购商为了保证香蕉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程度,一般会用保鲜剂对香蕉进行浸泡,而在种植香蕉的过程中,最后一次对香蕉果实用药是在收果前二至三个月,到收获之时,农药残留应该微乎其微。

中介收购商将香蕉运输到销售地后,入恒温(14℃左右)库储存,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销售处理。

销售。为保障销售的香蕉卖相好看,销售商会对即将上市销售的香蕉进行催熟。有专家表示:催熟是香蕉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全世界都在广泛使用,已使用近百年之久。因成熟的香蕉软熟易损,实际生产中都是采摘青果以便于长途运输后销售,青果很难完成自然成熟过程,在上市前必须人工催熟。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催熟方法是用含乙烯利成份的粉剂、水剂或者气雾法来进行催熟。“乙烯利”是一种液体,当乙烯利融于水时,会释放出乙烯气体,对香蕉进行催熟的是乙烯气体。乙烯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五大天然植物激素之一,民间将未成熟的香蕉和已经成熟的香蕉或苹果放在一起,通过成熟果实释放出乙烯来启动香蕉内部的乙烯合成酶。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原理与天然乙烯相同,尚未发现有害人体的后果。

监管措施。2014年10月,根据《农业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4〕14)规定,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监管职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职责,不断提升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2016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通过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活动;集中交易市场,是指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农业部于2016年7月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农质发〔2016〕11号)明确: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健全产地准出制度,建立与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

然而,在香蕉的流通过程中,香蕉离开产地的时候是合格的,进入集中交易市场也是合格的,然后流转到中介商手中以后,采用咪鲜胺、甲基硫菌灵、抑霉唑等含有农药成分的保鲜剂对香蕉进行浸泡就成了监管空白地带。监管制度和措施的不完善,导致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几近成为真空地带,使得香蕉产业“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品质量安全中重要的一环脱钩,保障食品安全几近成为一纸空谈。

完善香蕉产业产品质量安全对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全面开展源头控制。香蕉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香蕉的品质。香蕉产业的源头控制很重要,不仅关系香蕉产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防止对香蕉生产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推动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对香蕉主产区产地进行环境评价,划定适宜生产和限制生产区,首先保障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对香蕉产业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对产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农药、应尽快予以淘汰,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公布的禁用、限用品种目录和范围。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用药意识,改善农药施药器械,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做到科学选药,合理用药,注意轮换用药和合理混配,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推广绿色防控、科学种植和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做到控肥控药控添加剂。同时积极开展投入品市场监督检查,加强农药、化肥监管,对违法销售违禁农药等行为要查清来源、严厉打击,从源头上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

全面提升产业标准化生产能力。产业标准化是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随着香蕉产业的不断发展,分散小户型的种植方式因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已不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在香蕉产业发展的同时,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形式经营香蕉产业,使香蕉产业由分散形式的小户型向重点户、种植大户、企业方面发展,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注重优质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种苗培育到种植、建园、施肥、喷滴灌、无伤害采收、包装、运输、存储等各环节都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管理,从而改变过去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树立高产、优质、安全的理念,探索发展以香蕉为原料的加工业,拉长香蕉产业链,提高香蕉的附加值,从而取得了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香蕉产业链中的产品检测。香蕉采收后,如果不经过消毒杀菌,表面附带着病菌容易引起果实腐烂并进一步引发扩散。要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对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依法规范、建立标准、加强检测。研究探索新方法、新工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不合理的加工、存储手段,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基地、不进入流通渠道、不进入销售市场、不流入消费者手中。坚决打击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不合格产品,净化产业消费市场。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从生产经营者保證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保障在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指标及合格证明,发现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停售,召回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立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有力手段,也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香蕉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生产者完善香蕉生产经营档案,详细记录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流向;流通环节包括消费者都要索取和保存证明产品来源和相关质量状况方面的凭据,同时完善对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详细生产记录;推行包装标识制度,实行产品标识化;从而实现对每一根香蕉从基地、中介运输、储存、销售“从上往下”、“从源头到餐桌”的追踪管理。也可以在发生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向上进行“从下往上”的层层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

食品安全无小事,在严格规范了生产阶段的管理以后,更要注重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只有严格保证香蕉从产地、种植、加工、包装、运输、贮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猜你喜欢

香蕉产品质量食用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快手香蕉饼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瓶里有香蕉
香蕉
食用芹菜六注意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