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朗普上台后,东北亚局势走向?

2017-04-19杨锡联

军事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美韩亚太

杨锡联

当前,东北亚地区经历着冷战残存机制向和平机制转换的阵痛。伴随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旧的对抗基因被激活,新生热点则不时发酵。2016年,朝鲜进行两次核试,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区域地缘安全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长。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预计新总统特朗普对亚太战略会有调整,但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不会改变,东北亚地区战略博弈仍将以一定的强度继续下去。

2017年2月12日,朝鲜试射一枚地对地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

东北亚地区战略阵线渐清晰

几年来,美国奥巴马政府以攻势姿态推进东北亚战略,完成了针对中俄的战略布势。奥巴马政府以构筑“两个网络”(亚太地区同盟关系网络和军事基地网络)和“三个体系”(战区导弹防御体系、自由民主价值观体系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体系),作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5个支柱。

在奥巴马任期的最后一年,美国在东北亚地區的战略推进对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冲击。

表现在,一是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形成打破地区战略平衡的态势。美韩不顾中俄反对以及韩国国内的反对声音,达成部署“萨德”协议,并宣布将完成部署日期由2017年底提前至2017年上半年。“萨德”入韩协议,使美国向构筑地区导弹防御体系前进一步,打破了地区战略平衡态势。

当美国完成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势后,必将针对中俄发起新一轮战略攻势,对地区战略格局造成新的冲击。美国部署“萨德”的真实目的,不在于防范朝鲜的导弹威胁,而是对中俄构成战略威慑。

二是美国唆使日韩两个盟国介入南海事态,扩大了同盟关系网络的作用效应。日本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积极配合美国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军事化。甚至不时放出风声,日军舰将参与巡航南海。2016年10月19日,美韩外交、国防部长(“2+2”)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在涉及对华关系部分,“强调所有国家都有在南中国海飞行、航行及作战的权利。”与前一年韩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相比,这次增加了对“作战权利”的认定,表明韩国支持美国推动南海军事化的立场。

三是通过整合东北亚同盟关系,撮合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1998年~2013年,韩国一直坚持不加入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不接受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立场。但朴槿惠政府改变了韩国过去15年所持的立场,适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最终与美国达成部署“萨德”的协议。韩国以此明确了韩国对美韩同盟关系和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排位,中韩关系受到创伤。

与此同时,美国以应对朝鲜核导威胁为借口,多年来一直撮合韩日改善关系,捐弃前嫌,共同打造三角军事同盟。2016年,韩日于11月1日重启2012年搁置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会谈,仅经22天协商,即于11月23日签订了协定。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签订,使美日韩构建三边军事合作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的雏形已经形成。

至此,在美国政府交接之时,东北亚地区的战略阵线已基本清晰。

地区形势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长

其一,东北亚地区“维和维稳”与“热点维温”的对抗加剧。东北亚地区,在三海四岛(黄海、东海、南海和日本列岛、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沙群岛)均有“热点地区”或“热点事件”。这些“热点”或由美国制造,或由美国火上浇油升温,在中国东部和南部海上形成一条“热点链”。

美国将“热点链”作为笼络盟国的黏合剂,反映出其牵制中国及调控地区局势走向、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的战略企图。

其二,日本的军事大国化步伐加快。过去两年,日本国会先后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和新安保法案。新安保法包括1个新立法《国际和平支援法》和10个修正法《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共计11部法案。《国际和平支援法》实质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旨在松绑自卫队海外军事行动,使日本向海外派兵成为可能。2016年7月1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获得超过2/3多数席位。安倍在国会跨过了“修宪门槛”,二战后的《和平宪法》的命运已岌岌可危。日本正在成为威胁东北亚地区和平安全的危险因素。

其三,朝鲜半岛形势继续升温。2016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的拥核自保战略、韩国的吞并统一战略,3种战略相互碰撞。朝核危机、“萨德”危机和韩国政治危机,朝鲜半岛三重危机叠加,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冲击。半岛冷战思维回归,对话气氛消逝,紧张局势升级。

具体表现在,一是相互威慑升级。朝鲜两次核试后,朝鲜和美韩之间均加大了针对对方的威胁力度,半岛安全形势激化。双方以“核打击”和“打击核”相互威胁;以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以及“斩首行动”相互恐吓。

二是朝鲜和美韩均有备战行动,致战因素有所增长。首先是朝鲜多次进行导弹发射,并展示其核导实力;其次是美国出动核动力航母、B-52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武器,6次进入朝鲜半岛海空域炫耀武力;再次是美韩频繁进行联合军演,对朝鲜保持高强度的军事威慑;最后是韩国还开发了“单独”应对朝鲜核导威胁的“韩国型三轴体系”:杀伤链系统、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和直捣朝军指挥部的大规模打击报复作战概念“KMPR”。而且2016年10月,美韩两国在“2+2”外长防长会议上,决定新建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美方承诺将考虑在半岛定期部署战略武器,应对朝鲜的核导威胁。

不过,半岛局势还未到失控的边缘。美韩的三阶段遏制朝核战略,目前停留在恐吓上,使用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还不是美国的第一选项。这些因素决定了短期内半岛形势有惊无险,有对抗而无战事。

问题是,半岛相关对话渠道已全部关闭,冷战对峙气氛回归。朝鲜两次核试后,其拥核自保的立场固化。与此同时,韩国国内“核武装论”再度抬头,为半岛无核化平添了干扰。对朝鲜政策方面,韩国以压朝弃核之名行压垮朝鲜政权之实,制定了对朝心理战攻势、借人权问题施压、军事威慑、外交孤立和单边制裁等一系列促朝生变、生乱的措施,全方位展开对朝攻势。在此背景下,朝鲜半岛谋略战的攻防空前激烈。比如,韩国对朝鲜将发动“局部挑衅”和“朝鲜崩溃论”的宣传贯穿始终,美韩对朝鲜“动乱”和“挑衅”可能性的炒作,并非出于判断上的失误,而是有意识的谋略战攻势。

2017年2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抵达日本,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对日防卫

此外,“亲信干政”丑闻被韩国媒体披露后,韩国政权危机事态扩大,成为韩国68年宪政史上最严重的政权危机。

进入2017年,朝鲜半岛的3个危机还将继续发展。特别是韩国政局走向的不确定性将有所增加。如果提前舉行下届总统大选,将搅动韩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活跃地参与和争斗,政治主张的争论和比拼不可避免地要从内政扩延到外交、国防和南北关系领域。美国是否会从“担忧”转为“施加影响”或“幕后操控”,值得关注。

美国政府换届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就任之前就放言,要给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做个小手术:就任后宣布放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给国际社会造成了特朗普将全盘否定奥巴马亚太战略的错觉。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不会偏离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基本目标,即长期保持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最大的可能是转换为保持“世界老大”地位。

特朗普执政后,不会放弃对亚太的关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命名不会被沿用,但美国保持在亚太主导地位的目标不会改变。特朗普的对亚洲政策在实质内容上可能相当于“亚太再平衡+”的水平,或者说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加强版”。在此目标下,美国同日韩的同盟关系只会加强,而非松弛。美国对朝鲜政策的严厉程度至少在其任内初期不会改变。由此,东北亚地区新一轮的战略博弈必将更为复杂激烈。

预计,特朗普在完成商人决策思维方式向总统决策思维方式的转变后,对亚太地区战略将更具进攻性,对中国安全的挑战可能会一波接一波。中美之间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包括朝核问题、“萨德”问题、对朝鲜政权的定性问题等方面,立场截然不同,特朗普政府随时可能挑起事端。

可以说,美决定在韩部署“萨德”是战略决策,韩国接受“萨德”是战略选择,美韩部署“萨德”是政府间的协议。可以肯定,美国的特朗普政府也不会改变部署“萨德”的决定。韩国国内,有的总统大选参选人,如共同民主党参选人文在寅承诺“‘萨德部署可以留给下一届政府决定”,但是如果在他当选总统前“萨德”已经完成部署,他也只能被动接受;也有的参选人,如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力挺在韩部署“萨德”,1月12日潘基文在从美国纽约飞回韩国途中接受韩国《中央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支持“萨德”,因为“韩美同盟是最重要的防卫中心”。文在寅和潘基文曾在韩国下届总统选举民调中居于前两位。总体上,韩国的保守政党和军方对“萨德”计划被搁浅的担忧程度更甚于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也开始探讨引进“萨德”的可行性。据日媒报道,日本防卫省近期将在防卫省内设立探讨委员会,研究是否引进美军最先进的陆基导弹拦截系统“萨德”。1月13日,日本防卫相稻田朋美在美属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听取了美军方面对“萨德”的说明。足见,东北亚区域的地缘安全不确定性将继续增长。

摘自《瞭望》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美韩亚太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东北亚海洋经济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谈崩了
中国股市领跌亚太
亚太雕塑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