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与传统手法复位的对照

2017-04-19陈爱明

今日健康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陈爱明

【摘 要】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传统手法复位在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医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与健侧相比,前后旋转丢失活动范围(6.43±6.20)°,手掌屈伸丢失范围(8.27±7.06)°,握力恢复(92.10±17.03)%,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有效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利用韧带牵拉复位理论依据,保持骨折关节的力学稳定结构,患者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传统手法复位 对照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以幼儿和老年患者为主要受伤人群,摔倒、提重物、暴力等因素都可导致骨折的发生[1]。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传统治疗中,手法复位石膏外托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老年患者由于体内钙质流失及骨质疏松等因素,手法复位治疗患者的愈合时间较长,功能恢复不理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有研究提出,外固定支架为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可较好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结构进行解剖复位,有效恢复患者桡骨长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等多种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3]。本文为探究不同治疗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在参考近几年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医院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医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19±7.82)岁,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资料证实。根据治疗固定方法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托固定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15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患者的标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石膏外托固定治疗,患者取坐位,骨折端采用浸润麻醉,由两位助手分别站立于患肢两侧,分别固定患肢上臂进行用力牵引复位,采用推挤、按提等手法调整的偏离位移,在确认复位后将在患者患肢前臂铺6层石膏条,在塑性过程中助手需要保持牵引姿势并进行挤压塑性,直至石膏初步凝固后防止患者胸前,用绷带悬吊[4]。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麻醉,在患者骨折线近端3及8cm处放置两枚直径为3.5mm的钢钉进行固定,在患者第二掌握中远端放置两枚直径为2.5mm的钢钉进行固定,切开患者骨折端周围皮肤及软组织,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置入固定钢针和固定杆,在C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完成后锁紧支架各关节,根据患者骨折情况确定患肢摆放体位[5]。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前后旋转、手掌屈伸丢失范围、握力恢复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水准α取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与健侧相比,前后旋转丢失活动范围(6.43±6.20)°,手掌屈伸丢失范围(8.27±7.06)°,握力恢复(92.10±17.03)%,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結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压迫性溃疡,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4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指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更适用于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骨质疏松,骨折后粉碎情况严重,复位操作比较简单,但在手法复位中反复调整位置容易对患者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加剧,同时,老年患者韧带出现松弛,牵拉力下降,手法复位恢复愈合较慢[6],这与本次临床课题成果相一致。本次临床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与健侧相比,前后旋转、手掌屈伸丢失范围及握力恢复情况均与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支架通过在骨端外侧两侧防止固定钉,在复位后进行牵引,保持牵引过程中方向、位移及牵引力大小固定,为患者骨折端的愈合提供一个稳定的力学结构。外固定支架为微创疗法,对患者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且适用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类型,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法复位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有效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利用韧带牵拉复位理论依据,保持骨折关节的力学稳定结构,适用范围广,术后恢复快,患者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国杰,吕发明,艾克巴尔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7):636-640+635.

[2]李素明,尹宏,杨开锦. 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8):37-40.

[3]吴建勋,王云江,宋志刚.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2252-2253.

[4]席兵同,邓云. 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52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3):40+42.

[5]刘四仕,杨利,张晓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8):137-138.

[6]徐勇.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30-31.

猜你喜欢

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探讨Ⅲ型Pilon骨折42例诊疗方法及效果
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