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份甜蜜
2017-04-19赵博闻
赵博闻
甜是我在乡下度过的童年中一个鲜明的记忆符号。
每天早上冲向村头那个卖麦芽糖的担子,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坐在老屋的门槛上,从手中裹着白粉、露着黄澄澄断面的糖块中拿起一块,放入口中,轻微的酸涩后,甜蜜便在口中融化,扩散,弥漫,升腾,伴着丝丝的满足,让我飘飘欲仙,迷醉得不知身在何处。一块又一块,时间便在门口老树的叶影斑驳间,悄然而逝。
同样甜蜜的,还有华丽的金黄糖画。勺身上的指针是那么激动人心,石板上龙飞凤舞的糖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只是糖画太贵,只能偶尔享受。而那端午带着艾蒿馥郁香气的青团,更像一份挥之不去的念想,一年只能体验一次;甜软的糯米,清香的艾叶,仿佛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我喜欢这份甜蜜,更喜欢那一双巧手给甜蜜注入的灵魂,它们赋予这甜蜜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我回到城市,这份甜蜜却渐行渐远了。我不喜欢充斥每一家小店的各色糖果——在那花花绿绿的包装下,糖是死的,没有灵魂,但我有时能遇见卖糖的小贩,给我些许安慰;步入初中,奔走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我惊恐地发现这些挑着担的身影在消失,一段时间后几乎绝迹。无限的遗憾充斥着我的心,甜蜜在我的生活中渐渐消失。
一日放学,街角“咣当”一声熟悉的锣响让我全身震惊:麦芽糖!我向街角奔去,看到的一幕却让我踌躇——那个卖糖人穿着破旧的绿衣,双目呆滞地望向着前方,我犹豫许久,递过几张纸币;他迟缓地收下,无力地敲下几块糖给我。我接过来,只感到手上发软。
身后一阵喇叭声,公交车来了,我转身上车。车门关上,一切向后退去,我向那个卖糖人投去一瞥,却几乎要流出泪来——那人仍旧呆呆地望向前方,他面前,车水马龙,人群熙攘,人们带着耳机,拿着各色零食,没有一丝目光落到他身上。在这个充斥着浮华而光鲜的物质、充斥着各色繁杂信息的世界里,甜蜜都去哪儿了?那份带着灵魂的甜蜜,还能被多少人想念?这个衣衫褴褛的卖糖人,是否是这种甜蜜最后一丝无力的呐喊?又还有多少过去的东西,随着这甜蜜一起,淹没在时间的波涛中?
我不愿再想。拿起一块麦芽糖放入口中,是一阵熟悉的涩味,我稍稍有些安慰感,但它们随即消失不见,口中,仍是酸涩。我急了,狠狠地嚼了几下,仍没有任何甜味。一阵浓浓的、几乎甚于中药的苦涩,混合着泪水的咸味,挣扎着在我口中弥漫开来。
恐怕,甜蜜真的成了我记忆中一个永远的符号。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四中学 指导教师:杨静
甜,是作者童年在乡下时一个忘不掉的记忆符号——麦芽糖在口中融化时的那份迷醉,华丽的金黄糖画的那份美好,甜软的糯米嚼在口中的那份甜蜜,似乎沉淀在作者小小的灵魂里。回到城市后,这份甜蜜却渐行渐远了,不是没有糖,而是缺少了糖的灵魂——卖糖人。于是我们理解了作者在城里偶遇賣糖人时的那份惊喜,理解了他看到卖糖人的落魄处境时几乎要流泪的难过,也理解了他那句震聋发聩的问话——“在这个充斥着浮华而光鲜的物质、充斥着各色繁杂信息的世界里,甜蜜都去哪儿了?”
【适用文题】甜蜜都去哪儿了;沉淀在生命中的那份记忆;逝去的美好……(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