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歧视多久,华人才能免于驱逐?
2017-04-19唐诗人
唐诗人
对于美国历史上的种族歧视问题,我们更多地听闻黑人、印第安人被奴役被歧视被驱逐被屠杀的历史,可是对于我们黄皮肤民族在美国又是如何逐渐被接受的?跟当年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待遇又为何不同?这些问题已被遗忘。起码在公众视野里,它们不显眼。为此,琼·菲尔泽关于美国排华史的专著《驱逐》,是一份令人吃惊的弥补。这份吃惊,既来自于琼·菲尔泽的详实资料和清晰叙述,更来自史实本身意味着的残酷性。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到二十世纪初,五十多年里,近两百次的驱赶华人事件,无数华人被屠杀。比如1871年的洛杉矶大屠杀事件:“10月17日晚,15具死不瞑目的尸身挂在月光中,与此同时,我们的街上尸首横陈,七八具亡者被肢解、撕爛、压碎,全都是中国佬。”华人在美国的遭遇,在情感上,堪比二战期间犹太人在欧洲的遭遇。驱逐、屠杀以及财产掠夺,华人的家园,各个地区的唐人街,都被无数次地抢掠和焚毁。华人在美国谈不上安宁,只有一边辛勤劳作,一边保命和反抗,在极度的惊恐状态下忍辱负重地活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这些暴行来自民间的白人残暴群体,也源自政府的容忍和纵容,甚至于政府官员也直接参与强制驱逐华人的暴行。民间暴力如种族主义势力自发组织起来的“白人会”“劳动者同盟”等,专门围攻华人,火烧唐人街,以赶走华人为任为荣。而政府方面,联邦政府和各大州,普遍制定各种排华法案。加利福尼亚政府一建州即开始执行排华政策。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清除华人社群的《佩奇法》;1882年国会又通过《排华法案》。这些法案使得各种排华行径都容易取得合法性,驱逐华人的暴行变得更加普遍。
这种从民间到政府对华人的歧视和驱逐,史料的搜集、陈述与公开之外,更深层次的或许还是寻找这背后的根由。琼·菲尔泽的叙述里,资源的争夺是最主要原因。金矿即将挖掘殆尽时,华人矿工被驱赶;经济危机时期,白人也面临就业困难,要竞争到工作岗位,驱逐华人成为底层白人最直接的方式,而政府也在出于维持社会稳定,纵容着底层的暴力。
资源的竞争,政府的维稳,政党为了赢得竞选,使得排华变得合理合法。这种逻辑,与今天的世界现状,极为相似。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将如何接受来自伊斯兰世界的难民?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总统竞选,移民政策是他们最核心的话题。出于恐惧,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就业上的保证,美国人似乎在移民问题上变得越来越传统,不再那么积极地拥抱世界。而就华人而言,“黄祸”论依然存在,对黄皮肤华人的歧视现象,屡能出现。
为此,阅读菲尔泽《驱逐》,除开回顾和重新认识美国排华战争历史之外,还有着介入现实的时代意义。起码可以使人反省:种族移民问题上,“驱逐”真的有效吗?华人尽管被无数次地驱逐,经受无尽的歧视、迫害、屠杀,但华人并没有屈服,也在反抗。华人可以打破在当时国内不可能打破的阶层区分,实现团结,他们购置武器自卫反抗,联合友好人士,聘请律师利用美国宪法精神去申诉、要求赔偿。华人的团结,华人生命的顽强,唐人街的不朽,这一切的背后,有着美国白人长期的“驱逐”。
歧视、驱逐,这些磨难,一方面扼杀了更多有能力有素养的华人移民美国的热情,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更为迫切的生存危机,“扩张”则进入隐秘模式。反观当前形势,面对新一轮的世界性移民,干脆的拒绝和驱逐,并不能解决资源有限和安全威胁问题,只会将更多的人才拒绝在外,民众所忧惧的危险,也并不是关上大门就可以阻挡得了。
既然驱逐不会有效,那就不如放弃歧视,敞开怀抱去接纳他人,在和平合作中求生存。这应该是菲尔泽著述《驱逐》,以及更多的人之所以推崇《驱逐》的基本缘由,这也是一份内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