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的恶意之源

2017-04-19李少威

南风窗 2017年1期
关键词:曹德旺口哨张艺谋

李少威

“曹德旺跑了”、“张艺谋已死”,这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两起舆论风波。

曹先生是企业家,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公众人物,心理上对舆论的承受能力弱一些,后来媒体的采访中,字字都是委屈。至于张艺谋,那是吞了莽古毒蛤的,早已百毒不侵。

从中你可以看到不严肃的自媒体的说话方式—“IP级的名词+利落的动词”,动词一般还自带道德判断功能。

简洁、痛快,像什么呢?对,像刑场的杀头。

但凡轰动的言论,大体都符合一个原理:找到一个伤害的对象,一刀砍过去。

“来呀,互相伤害呀!”

尽管网络世界的话语一地鸡粪,但这句话却指出了一个真相—互联网科技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个充满恶意的世界。

“互相傷害”不是主观动机,而是所有主观动机叠加之后形成的客观结果,一种宏观的状态描述。主观动机是隐藏自己,伤害他人。在边沁对快乐和痛苦进行详细分类时,这叫做“作恶之乐”。

对于普通网民,这种作恶之乐大多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但那些话题引导者,却是在深思熟虑地表达,因为自媒体时代,说话是有价格的。

正是这种深思熟虑让人“细思恐极”,人们可以为了获得更多打赏、广告、赞助一类的收入,而去罗织观点,引导恶意。

比如有多少痛批《长城》进而痛骂张艺谋的人,指责他为商业化放弃了深度,看似忧国忧民,其实不过是盘算着公号文章后面的打赏数额而已。无论电影拍得怎样,只要是张艺谋,必定挨骂,当然如果电影能差一点就更好了。说白了,他们其实是电影工业的产业配套之一,从中分一杯羹。

电影只是一个举例,当个人言论可以迅速变现,那么任何方面的言论都可能遵从这一方向,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些很“low”却很火爆的公众号,以谣言、情绪、口水横行舆论界,也横行商业界。

数量巨大的普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种资源。“空口套白狼”的人要能获得收入,唯一的办法是劫持人的思想,“携风雷之势”扑上去。

这很容易。过去中国被称为“贫油国”,但你从未听过谁把中国称为“贫人国”,当然如果“贫”的意思是思想能力,那现在就可以这么称呼了。数量巨大而思想能力贫乏的人,劫持起来既不用大棒也不用胡萝卜,只需要吹几声口哨。

这几声口哨,是道德的口哨,“民族大义”的口哨。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社会里似乎任何破事都会被上纲放大?比如张艺谋,就是被好莱坞请去当个主动权很小的导演,就变成“跪舔”美国了。“中国的故事,为什么是美国人主演?为什么7成对白用英语?”再如曹德旺先生,投资美国,就是“跑了”。

甚至在特殊时期,吃条老北京鸡肉卷都是“卖国”的。

这真不是像公知们说的那样是国家有意进行意识形态引导的结果,而是言论经济兴起,一些人特意进行从中性事件到道德瑕疵的逻辑附会,以达到“挟大众以令金钱”的目的。

远离那些读起来非常刺激、骂人酣畅淋漓的文章,这是唯一的建议。

上个月又见到了秦朔先生,一位正在致力于书写和传播中国商业文明的理想主义媒体人和学者,岁月前行,但他对缺乏伦理和德行的商业行为的嫉愤更加强烈了。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也愿这个社会,给这样的人留足空间。

猜你喜欢

曹德旺口哨张艺谋
甲巴吹着引风口哨走过山岗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不敢存藐视之心
曹德旺的格局
曹德旺 被低估的企业家
哦, 那让人魂牵梦绕的口哨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曹德旺洗冤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