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热点事件回顾

2017-04-18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塑胶跑道不端民办学校

按语: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之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重大方针政策,《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入全面覆盖新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

这一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云南省教育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方案出台……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教、高教领域都在践行着“改革”一词。

值此新学年来临之际,本刊编辑了“2016年教育回眸”专题,与大家共同回望一年来教育改革发展足迹。

1.教育部首次正式发文“多校划片”

2016年2月下旬,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对于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学校,要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实施多校划片。而对于备受瞩目的特殊招生问题,教育部在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严控特殊招生比例。具体而言,教育部要求,2016年,各县(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县(区)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各地要梳理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招生政策,取消不必要的特殊政策。确有必要的,应在学生所在片区内统筹予以保障,原则上不得跨片区择校。

2.跨省生源调控引发社会关注

2016年5月初,在公布的《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中,依据教育部生源调控方案,在总共需要调出16万个高考录取名额的12个省份中,从湖北、江苏被调出的名额最多,分别为4万和3.8万名。方案发布后,引发社会关注,更引发湖北、江苏等省份的家长不满。

2016年5月13日,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提出了“四个不低于”的承诺;次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提出了三个“不减少”。随后,教育部也发声,高招计划将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并确保各省份2016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

之前就有跨省生源计划,只是没有像这次这么引发关注。对此,专家表示,设置这项计划,就是为了平衡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计划主要是给中西部这些高等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区,增加当地考生的录取机会。而调给外省的生源计划应该属于“增量”,在原有的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的名额,匀给其他省份。

3.中小学塑胶跑道国家标准拟修订

2016年5月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家长们反映有学生身体出现不适,部分学生出现流鼻血等症状,担心与该校塑胶操场散發的异味有关,2016年6月12日,北京市西城区通报检测结果认为,该校的塑胶跑道符合国家标准。2016年6月21日和22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曝光“毒跑道”黑色产业链。对此,教育部2016年6月22日要求:立即铲除确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塑胶跑道,立即叫停在建和拟建塑胶跑道,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

从2014年开始,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造成部分学生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近年来大量学校因升级改造,使用塑胶跑道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塑胶跑道的质量堪忧,一些不良商家采用有毒材料施工,给使用跑道的师生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截至目前,湖南、深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分别以行业协会指导书或是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各地塑胶操场施工标准。11月中旬,国家标准委公开征求意见,中小学塑胶跑道国家标准即将修订。而此次公示的“新国标”增限了多种有害物质,并增加跑道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这意味着,近年来不断引起校园风波的塑胶跑道的标准滞后问题,有望从制度上得到改善。

4.国务院推城乡义务教育改革

消除大班额计划、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6年7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十项举措,到2020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意见》提出,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同时,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目前,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对此,《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各省级人民政府要于2016年年底前将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5.新编语文等三科教材投入使用

教育部一直在深化课程改革。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编语文、历史、道德法治教材三科教材在新小学一年级和新初一年级投入使用,与广大中小学师生见面。据悉,新编三科教材的编写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重对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内容进行把关,确保教材整体质量和水平。

具体来说,新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从选文看,既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传统经典篇目,还增加了《开国大典》《七子之歌》《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新版历史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史实,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另外,新学期开始,小学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初中起始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称也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据专家介绍,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包括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6.教育部“亮剑”整治高校学术不端

2016年9月1日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在全国各高校施行。将六类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等;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违反其他根据高校或学术组织、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也属学术不端。

《办法》中也对学术不端案件的举报受理机制予以明确。具体来说,高校应确定具体部门负责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对于那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线索明确的匿名举报,或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以及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应当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学术风气,造成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高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做出规定,受到社会关注。

7.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将同一标准

教育部2016年9月份公布了《2017年教育部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效力相同。

全日制研究生指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职研究生。此前,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由于入学标准较低,饱受争议。2016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决定从2017年起,将MBA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考生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由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培养院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自主录取。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取消后,相关工作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因原有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既允许在职人员报考,也存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纳入后只需在录取时明确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他不做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改革之后,在职研究生将和全日制的同一标准,预示着考试难度将会增加,但是相对的含金量也会大大提升。虽然证书上将会增加学习方式,但已被明文规定和全日制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8.校园借贷为大学生敲响警钟

校园贷无疑是2016年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起因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2016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对未经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要依法处置。2016年8月,银监会也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对校园贷进行整治。然而,校园借贷乱象依然频频发生。

2016年10月初,教育部网站再次发文,强调做好校园贷风险教育工作,要求加强日常排查,建立校園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同时将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警示教育。这是教育部半年来第二次针对校园贷发声。

9.营利民办学校禁入义务教育领域

2016年11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明确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表示,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其不适合由营利性的民办学校来实施,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义务教育政府责任的落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甚至会加重人民群众的负担。但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并不是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由民办学校提供有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已经开办的民办校何去何从?据悉,对于已经开办的民办学校,修改后的法律规定了过渡期:本决定公布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根据依照本决定修改后的学校章程继续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依法明确财产权属,并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继续办学。

对此,有专家表示,修法可能会影响需要回报的民间资本进入非营利的义务教育的热情,可能会减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数量。也有一些民办学校负责人预计,民办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将来会迎来一场很大的结构性改革。总的来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整体上为民办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但在具体落实方面考虑到地区差异性,各省(市)要有地方立法。

◎链接

全国十大教育新闻缩影

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近日揭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等10件新闻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2016年的全国十大教育新闻分别是: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2.习近平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师生,勉励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李克强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4.我国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倡议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5.国家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6.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

7.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事迹感动中国,总书记点赞“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8.《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

9.整治校园暴力事件,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10.教育部与10个省(区)签协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入全面覆盖新阶段。

猜你喜欢

塑胶跑道不端民办学校
端杯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让新国标成为“毒跑道”终结者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有毒跑道”的真面目
人民网评:“毒跑道”,别等出了问题才想起整治
坚决遏制“毒跑道”出现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