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2017-04-18项彩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改进整合创新

项彩虹

【摘要】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针对教材中某些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环保性等方面不足,从局部微调、扬长避短——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上优化教材实验;大动干戈、另辟蹊径——设计更符合实际的课堂实验;大胆创新、以人为本——对教材实验的重新推敲与整合等方面阐述优化教材实验。

【关键词】教材实验 改进 创新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8-02

一、局部微调、扬长避短——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上优化教材实验

1.在实验装置上进行创新

以课本实验装置为基础,理解课本实验装置设计的目的,在实验装置设计上进行创新。如Na2CO3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装置采用广口瓶(图2-11),存在几点问题:(1)广口瓶体积大,要把气球“吹”起来消耗的试剂量相对较多,并且当加入一滴管浓盐酸不够时,中途无法补加,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失败;(2)本实验反应试剂浓HCl,浓HCl具有挥发性,产生HCl气体也能把气球“吹”起来造成实验结果的干扰;(3)气球绑在玻璃管上,易漏气,易脱落;(4)打双孔塞,浪费教师时间。基于该装置以上几点缺点,我将该装置该成“Y”形管。

案例1.Na2CO3与盐酸反应:

(一)教材实验(必修1第51页)(二)改进后实验:

改进后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无须用浓HCl,减少污染,既安全有环保,又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材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養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实践,这样的实验教学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在实验条件上进行创新

教材中关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将滴管的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以下,慢慢挤出氢氧化钠溶液。较短时间后就会变色,很难说明Fe(OH)2是白色沉淀。因此在实验复习时,我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进行挖掘。在教学时我们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环境和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思考:(1)这种方法是不是唯一的方法?(2)实验装置是不是最理想、最安全?

案例2:探究制备Fe(OH)2的方案:

问题1:图1中为什么将滴管插入液面下?

分析原因:①要用新制备的FeCl2溶液中:②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少量的O2;③液面上做好要液封。

问题2:如何实现上述要求?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得出几种排除氧气干扰的方法:

(1)加热溶液可尽量减少氧气的影响,但要防止Fe2+水解;

(2)加有机物覆盖层可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溶入;

(3)控制试剂加入速率、加入量、滴管在溶液中的位置移动等对溶液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设计出以下实验方案并对进行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同学们设计出几个实验方案(图2-5)

二、大动干戈、另辟蹊径——设计更符合实际的课堂实验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得到发展。如某浓度的H2O2在不加催化剂时很难观察其气泡产生从而判断其分解速率;H2O2中加入FeCl3或MnO2的实验中很难向学生解释为何加入MnO2比FeCl3产生的气泡更多的原因?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不是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快慢。因此我认为应该另辟蹊径,设计出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更符合实际的课堂实验。

三、大胆创新、以人为本——对教材实验的重新推敲与整合

教材中部分实验比较分散,可将其归类,逐类分析,找出不同类别间相同性,甚至对有些实验可以进行整合。

总之,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把教材中的实验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无意中引导了学生要重视课本,做到以本为本;使实验更贴近课堂实际,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飞红.化学实验复习的策略研究.《中学化学参考》,2007,1—2

猜你喜欢

改进整合创新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