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传统民居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2017-04-18张梦雅
摘 要:历史文化古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是古城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使传统民居既能得到妥善保护,又能充分发挥其在居住、商业、文化展示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镇远古城是贵州东部的历史文化古城,临水背山,自然环境优美,随着经济发展的发展,镇远古城的传统民居面临着现代化人们生活需求与历史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面临着改造的难题。本文从传统民居的特点与改造原则出发,分析镇远民居当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以贵州镇远民居旅馆为例,提出接下来镇远民居的改造策略。
关键词:传统民居;传统建筑;改造设计;镇远古城
一、贵州镇远古城概述
贵州镇远是贵州省东南部苗族侗族自治州内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历史古城,镇远自古便是交通要塞,从秦汉至明末清初,都是滇黔、缅甸、印度等多个地区的通商必经之路,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另外,舞阳河水给镇远的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因此,还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重镇”。镇远古城位于湘黔交汇地,地形整体为中间低、南北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区域内地质结构错综复杂,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并呈现发育、侵蚀、剥蚀不同演变状态共存的发展特征。镇远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高度融合的地区,因此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包容性,素来有“文化大观园”的美誉。因此,镇远境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歌舞、节日众多,是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大舞台。
二、贵州镇远民居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地域文化受到冲击
镇远民居围河而建,极具地域特色,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下,镇远民居也经历了一定的改造,为了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民居被政府亦或是私人进行了改造,这些改造更好地是为了适应了当前的时代需求,让古城文化与现代时尚接轨,由于缺乏对古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缺乏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大量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贵州镇远古城的地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镇远的地域文化在当前的建筑发展中的特征越来越弱。
2.保护不力破坏严重
镇远老城区大量传统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其结构和设施均超过使用年限,破損腐朽、损毁、荒废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当地居民缺乏保护意识,改建、扩建、拆除现象普遍。
3.基础设施配套欠缺
镇远古城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新城区与老城区两个部分,目前镇远地区的新老城区差异比较大,新区当然是现代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更好,人们生活的更舒适,而老区虽然有更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但是对于游客的承载能力有限,更谈不上给来到此处的人士,提供完善的生活化服务
三、统民居的特点
传统民居是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下的产物,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体现,传统民居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传统民居是当地风土民情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与地方艺术的重要传承,也是文化遗产的静态显示。其次,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与地方风貌的重要载体。再者,传统民居多表现出功能缺陷及结构老化问题。最后,传统民居多为城市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所用。
四、传统民居改造的价值与意义
作为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之一,传统民居自有其特殊的发展脉络和形成背景。传统民居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的集中写照。传统民居的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建筑手法等,不仅是特殊历史时期生产水平的反映,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传统与历史保护的重要内容。
镇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是湘黔交通的重要枢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镇远也逐渐成为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以历史价值来看,镇远古城是我国大地上的代表性古城之一,一直以来都不断受到现代化建筑的冲击,历史与经济如何相融合,利益与文化如何相平衡,这就需要古城决策者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五、传统民居改造的原则
传统民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改造过程要小心谨慎,全局统筹,不仅要从建筑本身与实际需求出发,还要全面考虑到当地的民俗保护以及文化保护,因此,在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要做到以动态保护为主
传统民居在很多城市仍然作为居民重要的生活场所,在实施保护式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定要素。这就要求要根据传统民居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好保护与使用的和谐统一,即坚持局部改造与整体保持的统一。
2.是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完成保护与改造工作
虽然单个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有限,但是众多的传统民居集群所构成的文化区域,则集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历史价值。
3.要合理控制保护成本
传统民居一般是低收入者聚集的地点,因此在开发利用中,要始终坚持低成本的原则,既降低政府改造的财政负担,又不能给居民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传统民居改造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保护成本。
4.要保持历史真实性
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发展脉络的真实再现。因此,在保护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传统民居的时代特征,确保复原与保护工作的准确性。
六、结语
历史文化古城是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镇远古城是贵州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民居是镇远古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古建筑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中,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使传统民居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良好地传承地域民俗和传统文化,使“古意”与“今用”完美结合,令民俗文化得以更好传承下去,是镇远古城传统民居改造的核心。针对镇远古城传统民居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造中提出了改造原则为:首先要做到以动态保护为主,其次是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完成保护与改造工作,再者,要合理控制保护成本。最后,要保持历史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黄家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金湛林.贵州青岩古城及其建筑探析[D].重庆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张梦雅(1990—),女,湖南娄底人,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法: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黔东南民族装饰符号与室内设计本土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B186)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