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04-18白太菊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科学实验

白太菊

摘要: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条件下,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实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望也很浓。通过创设丰富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去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发散了科学思维,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可在实验课之前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当你们的奶奶在缝补衣服時,不小心将针弄掉了,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找到这根针呢?然后让学生去思考或回忆,有学生会说:“用磁铁,因为我奶奶就是这样找的。”接着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磁铁可以快速找到丢失的针呢?有人会说:“因为磁铁有磁性。”最后再提出一个疑问: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呢?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磁铁的奥秘,然后在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弄清磁铁磁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逐步深入地提出探究问题,可大大激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鼓励猜想。发散探究思维

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很多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各种科学实验等探索活动加以验证得到的。鼓励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在实验课上予以验证,发散学生的探究思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可在实验课上首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然后会发现橡皮泥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老师再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呢?让所有学生进行猜测,有的说改变形状,有的说将它放在杯子里。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去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鼓励每位学生都勇于猜测、不怕出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索,验证猜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巧用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科学实验课,虽然没有科学家做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出发点是科学家式样的,也是让小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方法去探索和认识世界万物的性质和规律,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索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启迪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热起来了》这一课时,可这样安排实验课程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怎样能让身体热起来”进行探讨,学生肯定能讨论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吃东西、活动身体、多穿衣服等。然后适时提问:多穿衣服真能使身体热起来吗?将问题很自然地引到“衣服会不会产生热量”上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会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会,小部分人认为不会。然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做实验来验证,为学生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以记录测量出的温度。这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好实验方案,再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里,学生分别测量一件衣服、两件衣服、三件衣服温度是多少,而后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试验中提升探究能力。

四、评价导引。养成探究习惯

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包含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其中的一个。科学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把探究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导小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比如,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以反映学生探究能力的变化。或者定期留探究性作业,以考查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把评价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植物嫁接、小动物饲养条件、采集与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的实验与分析等,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注重在科学实验课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小学科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