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品德与生活课测试的几点思考

2017-04-18王桂红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考试

王桂红

摘要:困难怎样去克服,在克服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坚持学生说不出来,而教师要求的也只是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分数就是指挥棒,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其实学生在活动中能否积极投入,能否去努力探索,这个参与的过程十分重要,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该从学生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考试;知行统一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在放学的路上,听到一个低年级学生兴高采烈地和家长报喜:“妈妈,我这次考试思品得了100分。”妈妈也高兴地把孩子好一顿表扬。望着娘儿俩的背影,我猛然象是受到了什么触动,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个孩子卷面得了100分不假,但现实生活中,他果真能做到那么好吗?他的实际行动还能得到100分吗?还是我们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有了这种想法,下午来到单位,我第一件事就是找来整套的思品试卷,仔细地琢磨了一番,终于发现几个突出的问题还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试题避发散就集中

因为是笔试试卷,所以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分数的精确。从填空题开始,到后面的问答题,每道题多少分,甚至每个填空多少分都非常精确,而且根据教材答案都是唯一的,特别是高年级涉猎了太多的历史知识,例如,六年级的选择题:“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哪一年?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错都没有争议,所以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减少很多麻烦,也降低了阅卷的难度。

二、试题重结果不关注过程

大多數教师都忽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只过分地注重结果。如果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会怎样?相信80%以上的学生都会答出要积极想办法来克服困难。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困难怎样去克服,在克服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坚持,学生说不出来,而教师要求的也只是学生这个完美的答案。因为分数就是指挥棒,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其实学生在活动中能否积极投入、能否去努力探索,这个参与的过程十分重要,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该从学生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因为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卷面上的100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面对困难时能知难而进,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下一代。

三、评价要求统一。不追求多元

现在大多数的评价都是教师来评价学生,而且评价的形式单一,只是一张试卷,没有多元化。其实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之间自评、互评都会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收到不错的效果。在评价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观察法,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长,通过观察会发现并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学生来进行综合评价。访谈法,教师通过开展与学生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已经在做的,像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作品分析等,如能把这些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并能汇集来自教师、学生、家庭各方面的信息,就会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并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成功体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四、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行统一

问卷式测试,只注重了甄别的功能,一分之差也能分出高低,却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测试过程中问学生选择哪种品质,是诚实还是撒谎时,100%的同学都会选择诚实。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实际行为却大相径庭,现在的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实、势利。因此,如何把学生的认知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让他们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是品德课测试的一个大难题。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主旨都是培养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因为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因此,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看卷面上的成绩,更要看他们实际具备的素质,我们既要让评价结果成为反思与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更要利用评价结果进一步发现问题、改善教学,切实提高课程质量,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考试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