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

2017-04-18端木子萱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

端木子萱

摘 要:自打清朝時期以中国人民毅然站起来强力反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为代表的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资产阶级变革之后的滚滚洪流以粗暴的方式撞开中国几千年封闭的国门。由此华夏后代遭遇到了严峻的民族危亡考验、文化泯灭的窘境,与此同时,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学也遇到了空前的延续和发展危机。如此患难关头,我国进步文化人士以坚贞不渝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斗志,孜孜以求的寻觅着国家生存、民族振兴之路,而且也在秘密筹划着中国文学的重塑。近乎于发展一个世纪历程的我国近代民族文学,和近代中国国情发展、文化进步共舞,自救与求生的旋律同时回荡。

关键词:中国文化;民族文学;结构转型;文学重塑

在总体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可和华夏民族如此绚丽多彩而又绵绵延续的悠久灿烂文化相媲美者,的确寥寥无几。在闭关自锁的地理区域及文化圈子里产生、演进且自成体系的古老中环文明,曾拥有辉煌灿烂的从前,造就了举世为之震撼的灿烂文化和民族文学。然而我国在经历了残酷的鸦片反击战争以后,西方资产阶级变革之后的滚滚洪流以粗暴的方式撞开中国几千年封闭的国门,从此中国完全自主发展的外界条件已随江河东流去,盛衰交错的内部更迭韵律亦随之被重整复立。在民族危亡存在、民族文化渐衰、经典文学困惑同时发生的严峻形势下,华夏子孙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寻觅着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文学重塑的康庄之路。

一、在严重困境中得以诞生和演进的我国近代民族文学

整体危机状况成就了近代时期我们国家民族文学进步的总体历史现状。其重点展示在如此三项内容上:民族延续窘境、封建体制的延续困境及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涵的古老文化困境。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洋枪洋炮炸开了中国陈旧闭锁的门庭,震惊了腐朽帝国的甜梦,将此亘古以来一直闭关自守的没落帝国推向了充满带有血腥味残酷竞争的近代人类发展局势。连续频繁的军事侵略和经济巧取豪夺,陆续不断的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字画押,民族危亡耀然眼前,民族内部矛盾顿时转变成了近代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型矛盾。救国救民成为时代中声嘶力竭的强烈呼唤,同时亦为当时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位公民不得不坚强的承担起的历史使命。此种旷世空前的历史命运危机由内心里变革了全民族的求生观念,危机思维及忧患意识,而且波及到了整个中国。后继的文化节充满血腥的华夏仁人志士无不将救国救民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此基础上,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入侵的深入,快速的深化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衰竭、没落与垮台。封建帝国的顽固统治遭到了很多自始以来没碰到过,依照沿袭立法、治乱模式无法处治的严重的社会综合性问题。

二、我国近代民族文学的发展演进历程

只走过了八十年奋斗历程的我们国家近代民族文学,好比一组融入多代人共舞的,各自展示不同社会阶层、相异流派思维情怀及审美情趣的众人大合唱模式,在合唱过程中的零乱及不默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此番杂乱及不默契中,自救和求存、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呐喊声是震天动地。正因如此,近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文学及近代走过的我国社会演进历史铸就了先天性的内部密切关联性,和近代的中国文化发展进程、文化思维革新密切关联。

在我国近代所发生的鸦片战争以及实施洋务运动的历史阶段:近代民族文学的启蒙和产生和传统型民文学的衰退期。此历史阶段国家救亡和民族复兴的进步思潮是依从着乞天求救——避险自保——中式西移的逻辑思维来实施的。历史跨入后续的十九世纪之后,封建王朝统治体制已由清朝初期的鼎盛格局趋于没落,往日的大清帝国意识惶惶不可终日、摇摇欲坠。政治昏庸,经济溃败,军备虚弱,农民运动东伏西起,新老病症,体悟完肤、多病攻心,病入膏肓。

三、中国民族文学近代变革的审美情怀及转折期特点

自救和求存的主韵调激荡着近代民族文学演进的历程。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时代强音,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由整体上关联并增进了当代文人墨客、志士仁人的情感生成及审美提升。这些人的内心体验、情怀感知、无限遐想、智慧创造均不能脱离政治体制、思维模式、文化基础所提供的雄厚基础。当代文学家及文学体系,因为政治自觉、艺术品质、审美造诣的差异性,各自展示出了其奇特的个性修养及流派风范。然而当我们越过对现实作家、流派体系的审视,而侧重于全局性的、历史脉络的贴近,即能够感知到,近代文学的主导风格与审美风貌,走过了悲痛忧愤,渐趋于昂扬躁厉,终至于明朗乐观的发展轨迹。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东方帝国、天朝盛世的釉彩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一块块地剥落,封建政体千疮百孔,祖宗成法屡试不灵,内忧外患纷扰不已。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亘古未有之变”,牵动着一代诗人的情怀。由历史盛衰对比所带来的沧桑之感,由民族耻辱所激起的忧愤之怀,由补天无术所产生的焦灼之情,给他们的作品带来悲愤与怅惘交错、慷慨与凄婉杂陈的色调。

四、结语

确实如此,在经历了近代民族文学发展过程中各类复杂矛盾交织、艰难痛苦的选择历程之后,接踵而至的现代文学革命显示了中国文学向更高层次飞跃的自我调节、自我扬弃的能力,一个真正现代化的文学形态终于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迅速确立了。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近代文学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正是促使现代文学革命者获得“最后之觉悟”、从而迅速走向成功的历史前提。

参考文献:

[1]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焦虑[J]. 吴俊. 文艺争鸣. 2012(08).

[2]文化资源的全景式扫描和科学性分析——评季桂起教授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J]. 翟瑞青. 枣庄学院学报. 2012(04).

[3]致力于发现和阐释现代中国文学的文化价值——评李继凯等著《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J]. 李卫东. 唐都学刊. 2011(05).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
浅议在印度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水天一色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