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7-04-18邓先飞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

邓先飞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从这段话中,我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创设情境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情境创设教学与动手探究、合作交流及知识的滚固运用紧密相连。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上,教与学的理论扎根在课堂上,而课堂是由一系列情境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把握教材,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需要情境吗?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本人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教学需要情境吗

创设情境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针对过去专门训练基本技能的传统数学课,情境的出现确实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二、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

1.创设的情境要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 这一理念对于脱离生活的数学而言是有针对性的。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必须从直接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走出来。要紧扣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良好的适当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理解数学大有益处。如在认识人民币时,创设一个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买东西和卖东西,在实际生活中认识人民币,学会其用法。这样把知识溶入到生活中,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将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

兴趣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学学习的效果,创设情境激趣,不仅在当前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的影响。

低年级儿童更容易接受天真活泼、充满童话色彩和幻想的心理情堍。如:在教学“6. 7、8减几”时,创设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在田野里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可开心了。于是它掰了8个玉米,装进袋子里就急忙往家跑。一边跑一边跳,不一会就到家了。可是,它打开袋子一看,咦!怎么只剩下一个玉米了?”由这个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减法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而中高年级学生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的情境。因此,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根据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激起他們好奇、好胜心理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抽象性决定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产生主动参与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操场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应运而生,这样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趣自主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活动。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学习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宜沟通的气氛,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人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所以平时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倾听、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学生更能将感情抒发出来。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时,设计这样的情境:出示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的场景;问: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球类比赛,哪一类球类比赛最受同学们欢迎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帮助者师出出主意。交流并汇报。指出要了解哪一类球赛最受欢迎,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一种

球类活动是什么(收集数据),其次要看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人数有多少,看看哪种球类活动喜欢的人数最多(分类整理)……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统计过程,而且还培养了统计的观念。可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数学的奥妙。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生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