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语文课堂擎一盏生命之灯

2017-04-18李文凤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性激情人性

李文凤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走入学生的内心。这种调动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关键词:生命;人性;智慧;激情;个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活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一、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流淌着人性

新课程蕴涵着美好的人性,教师应当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潜力,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每位学生都是灵动的,内心中往往蕴藏着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唤醒学生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学生柔弱的人性,点燃学生内心人性的火苗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内心逐渐强大,茁壮成长。

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在学习周总理审阅文件这一段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周总理那样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极其认真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生:不是。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极其不简单的一夜吧。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们只听到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看到课文中的插图,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几句话说说。此时的你最想对敬爱的周总理说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以读促思,读中悟情,学生不仅深入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还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语文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二、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充盈着灵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是一门能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的学科。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充分感受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宝贵的资源。语文教学不但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反而必须千方百计地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下是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珍珠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师:“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1:只要信赖在,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这个美好的境界指什么?

生1: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语塞)

师:一种什么?

生1:一种——(无语)

师:想说,说不上来,是吗?

生1:是。

师:谁能帮助他一下?心欲言,而口不能。他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什么?

生2: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还有人与物之间的亲情、友情。

生3: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物之间的那种信赖。

生1:这是一种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师:所以你刚才说不上来,是吗?我们再把最后一句读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心声读出这一句所包含的意思?

“这个美好的境界指什么?”本来是一个非常深奥、极具思考价值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撑,但勒老师通过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学生从原来的说不出来,到一语惊人,闪现智慧的灵光,真是令人震惊不已。这是学生从心中涌出的鲜活的语言,这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是从个体的丰妙情思中自发生成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語言。

三、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张扬着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个性张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不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都已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语文教学强调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文本感悟和人生感悟结合起来,最终提升整个生命的价值。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落花生》一课,笔者深有体会。孙老师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实话实说”的教学环节:当今社会,你觉得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孙老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分成两组,请代表苹果、石榴的学生和代表落花生的学生站到讲台上,进行了三轮自由辩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阅读积累,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互不相让。

在孙老师创设的充盈着无穷生命力的课堂上,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聪明、可爱、充满悟性和灵气,真正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所以,要实现对话的精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生活经验越丰富,阅读视野越开阔,他们与文本的对话就越深刻、越细腻、越丰富。

四、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洋溢着诗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不仅是知识的,也是人文的;不仅要让人拥有知识,更要让人获得智慧;不仅是传递知识的物的载体,更是生命交往的美的诗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应当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诗,教师应把握课堂中生命和谐的命脉,正确运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寻找诗性的课堂源泉,构建富有诗性的生命课堂,在课堂中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志愿军为什么把大娘当作自己的亲人?

生: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大娘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她把被帮助的人当作亲人,宁可失去唯一的亲人。

师:当时的场面怎样?

生:危险。

师:你怎么知道?

生: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师:阵地说明——

生:打戰。

师:战争形势?

生:非常危险。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敌机被封锁送给养的道路。(师纠正语法错误。)

师: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拼了三天三夜。

师:在这种情况下,老大娘来了。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把这种帮助叫做——

生:雪中送炭。

师:明明送的是糕啊,为什么叫“炭”?

生:……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生1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师:我不停,不够(意思是:从你的朗读中感觉我送得不够远)。

生2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师:还不够。听我的。大娘,停住(音调拖长、加重)您送别的脚步吧!

生模仿读。

以上教学片段简洁又丰韵,教师凭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构思,领着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出了疑问、读出了感悟、读出了意蕴、也读出了语文课堂行云流水般的乐章,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诗情、诗性。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是诗意盎然。让学生在诗意的阅读中,培养文学的才思;在诗意的活动中,构建心灵的家园;在诗意的思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性语文课堂境界,应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终身追求的教学理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呼唤生命,语文呼唤本色。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的魅力,成为学生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一次光辉的精神之旅,一道亮丽的风情画景,一股清凉的甘甜之露。

猜你喜欢

个性激情人性
逼近人性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功能与人性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