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7-04-18靳新廷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感体验活动

靳新廷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从枯燥的数学问题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学习数学与个人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感;活动;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和量的直觉。这种直觉表现为主动、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主动寻求事物发展的数量规律。这种直觉在人脑中不断扩展可以派生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从枯燥的数学问题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学习数学与个人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实际操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体验中感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把自己作为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主体,从对问题的设计、改进和完善中感悟数量关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是“再創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

比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小芳各有185元,到商场为小组的同学买T恤衫,售货员告诉他们商场的活动是T恤衫29元/件,49元/2件,看看谁买得件数多,谁得方法更好。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迅速在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总价、单价知道了,要求的是数量,小明的方法是185÷29=6(件)余11元,小芳的方法是185÷49=3余38元,仅从除法的计算来看,余数比除数小,这时和另一个条件比较,就发现38元还可以买一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解答,再互动交流,使学生体验不同的解答过程,并鼓励学生针对同学的解答提出问题,在辩论中提高学生对数与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

二、动手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感悟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儿童天生就喜欢活动,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如圈一圈、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分一分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感悟。

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比较等多种活动,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的表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平行的概念。对于垂直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从而建立垂直的表象,抽象出垂直的概念。

三、丰富练习形式。在活动中感悟

通过丰富多样的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计算方法。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能有效避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练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创编多样的趣味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练习,给学生提供更加愉悦的练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如,组织“我是小冠军”“争红旗”“摘苹果”“我说你算对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的错误问题,因为学生的经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无论正确与错误,都是最好的探究起点。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并针对性地练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体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