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7-04-18杨会

医学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脂质体雾化

杨会

摘要: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50例侵袭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35例,临床诊断1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加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剂量由第1 d 10 mg/2次开始,第2 d 20 mg/2次,结合临床继续增加;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2 w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治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加重2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应重视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药物可分散在囊泡内介质中或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2月~2016年2月住院50例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2月~2016年2月住院50例慢阻肺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2±9)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7~98岁,平均年龄(70±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病后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原学资料 对疑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送检血培养、痰、尿、粪、咽拭子、肺泡灌洗液、各种导管培养[2],全胸片或CT检查,找到或培养出真菌35例,经验性治疗(涂片及培养均阴性,经联合抗生素用药3 d后体温及临床症状无改善者)15例。临床上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体温37.9℃~40.1℃。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综合性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遵医嘱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剂量由第1 d 10 mg/2次开始,第2 d 20 mg/2次,结合临床继续增加。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前予以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以减轻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高频雾化时间15~20 min为宜[3]。

1.4疗效标准[4-5] ①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减轻,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复查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无异常,复查胸片或胸部CT提示病灶消失或稳定,或者体温正常2 w;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

2 结果

治疗2 w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护理

3.1用药护理 两性霉素B脂质体见光易氧化分解,需现配现用,在配置时先用5% 葡萄糖注射液 5 ml溶解两性霉素B 25 mg,然后再加入雾化器中使用,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3.2不良反应护理 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过程中,患者可多次出现一过性的胸闷、气促、心悸、大汗、烦躁不安、心率加快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高频雾化吸入,加大吸氧流量,取半坐卧位,安慰体贴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饮食上应给予清淡合理的饮食,起到对肝脏的保护。同时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适反应,及时调整至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并按医嘱进行药物的治疗。同时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胰岛素泵的使用量,并定时监测血糖4~6次/d。做好患者的血常规的监测,防止出现血液中毒的现象。

3.3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之治疗费用较高,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加,对治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属及患者积极沟通,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4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漱口、擦净面部,以清除口腔内、面部残留的药液。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出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对于咳嗽无力者,护士应协助给予翻身、拍背、吸痰或使用排痰仪,借助外力的作用排出痰液;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并根据患者使用情况更换,防止交叉感染,用毕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再用[8-10]。

总之,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安全性较佳[6,7]。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护理,是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武华,谷守娜,缪子敬.两性霉素B制剂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 2014,26(4):70-72.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11(46):960-966.

[3]彭春燕.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1:141-142.

[4]肖伟民,李伟强,毛晓连,等.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27例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7):133-134.

[5]朱建.淺谈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4(3):829-830.

[6]蓝莹,王海勤,姚敏.1例早老症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1,3(2):180-181.

[7]胡耐博.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J].上海医药,2014,8(15):28-30.

[8]王燕,刘慧丽,刘卉.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真菌感染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22(17):105-106.

[9]刘晓丽,杨汝燕,杨艳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1例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8(23):67.

[10]陈懿建,张立群,万通,等.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11(11):683-685.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脂质体雾化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