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7-04-18王羚入符晓艳董茂渝谭清华韦纯珏
王羚入,符晓艳,董茂渝,谭清华,江 礼,韦纯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专科护理·
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王羚入,符晓艳,董茂渝,谭清华,江 礼,韦纯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目的 观察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推送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随访时间等,并通过互动交流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及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采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的方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服药;依从性;微信平台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目前,帕金森病只能靠药物或手术控制症状,尚无法根治。作为首选的药物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了住院期间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出院后患者持续正确用药尤其重要。Smith等[2]报道,E-mail信息支持可以提高某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Joo等[3]报道,每周1次的短信支持可控制和改变患者行为,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不方便操作的因素,因此需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神经内科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支持方式,提高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首次发病1年内的Ⅲ期(根据Hoehn-Yahr评分量表分期[5])帕金森病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52例,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男71例,女55例;年龄57~71岁,平均年龄(61.23±7.37)岁。观察组:男69例,女57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3.16±6.93)岁。两组帕金森病出院患者职业均为退休,文化程度均为高中及以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前1 d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内容包括: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服药指导,讲解院外需继续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等。嘱患者定期进行门诊随访。
1.2.1 对照组 做好患者信息登记,告知其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联系电话,嘱其有问题随时联系,按时到院复诊,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通过电话各随访1次,护士不再主动干预患者院外服药情况及生活方式。
1.2.2 观察组 设置微信平台进行信息支持。科室购置专用手机1部,1名主管护师负责专项管理,将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加入微信管理群成为指导员,患者出院前由微信管理者帮助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加入微信管理平台。微信管理者每天向患者或主要照护者手机定时发送信息,内容主要为帕金森病心理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基础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指导、用药指导。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可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沟通。患者在生活中出现问题随时提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解答,解决实际问题。管理者按时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患者出现紧急状况时,可通过微信管理平台呼救,管理者给以正确处置方法指导,联系救护车上门急救,并安排住院。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护士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进行定期随访。
1.3 效果评价
1.3.1 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参照Abraham等[6]推荐的标准,通过4个问题确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内容为是否有忘记用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注意用药?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用药后症状加重时,是否停药?4个问题回答均为“否”即为依从性优良。指定2名护师和1名医师组成随访小组,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通过电话进行调查,优良率=依从性优良例数/本组例数×100%。
1.3.2 并发症 出院时向患者家属发放帕金森病并发症的相关资料,由患者或主要照护者进行日常观察登记;随访小组通过电话和微信随访,统计1年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1.3.2.1 便秘 出现2个或以上症状即为便秘,症状包括: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等);每周排便<3次,如果不使用泻剂,很少出现松散便。
1.3.2.2 泌尿系感染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经就医明确诊断。
1.3.2.3 肺部感染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症状,经就医明确诊断。
1.3.2.4 压疮 患者门诊复诊时确诊是否发生压疮。
1.3.2.5 骨折 患者就医时明确是否发生骨折。
1.3.3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对两组患者日常能力进行评估。ADL总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排便、排尿、梳妆、如厕、进食、转移、行走、穿衣、上下楼梯及洗澡10个项目,ADL评分>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功能障碍、稍微依赖;<41分为差,表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ADL评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差。随访小组在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或主要照护者进行询问后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点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ADL评分比较 分
2.3 出院1年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3。
表3 出院1年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 论
3.1 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8]。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生护士的嘱咐逐渐淡忘,依从性会有所降低[9]。微信是新兴的信息沟通平台,在文本和声音信息的基础上,加入了图片、对讲和视频技术,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表情,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实时对讲,省去了文字编辑的繁琐和不便,操作方便,交流简单,容易被大家接受而普遍应用。通过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推送相关信息,如使用多巴胺等药物治疗时往往有“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督促照护者按时给患者发药,注意用药剂量、时间;提醒患者定时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告知照护者观察患者僵直、震颤及运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出现副作用的时间和症状等,作为医生更换药物和调整剂量的依据[10];对于出现中枢性副作用的患者,告知患者及照护者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发生意外。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月、6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3.2 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减少并发症 帕金森病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呈进行性加重,无法根治,后期容易发生压疮、感染、骨折、便秘等并发症[11]。在提高患者有效服药依从性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例如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等增减衣服,及决定户外活动的方式、强度;告知患者运动与康复对预防病情加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作用[12];指导照护者给患者做被动肢体活动,进行肌肉、关节按摩,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经常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晚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粪浸渍皮肤及发生压疮。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支持,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安全防护、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
[1]王维治,昊祖明.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6.
[2]Smith DH,Kramer JM,Perrin N,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direct-to-patient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adherence to beta-blocker therapy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Arch Intern Med,2008,168(5):477-483.
[3]Joo NS,Kim BT.Mobile phone shoet message service messaging for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a community based weight control programme in Korea[J].J Telemed Telecare,2007,13(8):416-420.
[4]蒋雨平,王监,丁正同,等.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05年)[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1):40.
[5]陈海波.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61-63.
[6] Abraham NS,Hlatky MA,Antman EM,et al.ACCF/ACG/AHA 2010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concomitant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thienopyridines:a focused update of the ACCF/ACG/AHA 2008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reduc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risk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NSAID us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Task Force on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J].Circulation,2010,122(24):2619-2633.
[7]刘于.疾病护理健康教育[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dherence to longterm therapies:Evidence for ac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9]翟丹丹,王尹蓉.Orem自理护理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的Barthel指数、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7-49
[10]刘文静.42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612-613.
[11]韩彦姣.对帕金森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29-230.
[12]张瑾.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8-9.
R473.74
A
1671-9875(2017)03-0250-03
王羚入(1984-),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1-06
符晓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