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救护理团队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的效果观察
2017-04-18吴旭丽王湘红吴丽丽
滕 英,吴旭丽,王湘红,吴丽丽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温岭 317500)
·护理管理·
对急救护理团队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的效果观察
滕 英,吴旭丽,王湘红,吴丽丽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温岭 317500)
目的 观察对急救护理团队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的效果。方法 通过院内考核选拔32名护士,经统一培训考核,根据个人优势互补原则分成8组,按照ABCD/ABC/AB定位抢救模式进行急救模拟演练与培训,并比较培训前后急救护理团队急救措施落实时间,同时对急救护理团队专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急救护理团队在培训前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显示团队成员和成员所在科室护士长均认为培训后急救团队成员的急救专业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对急救护理团队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
急救;定位抢救;培训;效果
危重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心搏骤停者更需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因此抢救的时效性倍受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的关注。急救的时效性(time effectiveness of emergency)是指伤(病)后的单位时间救治的效果,即救治成功率与时间的比值,也可以叫单位时间内的抢救成功率[1]。《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医务人员应以团队形式进行心肺复苏,且医务人员能够相互协作,以便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2]。在实际抢救突发心搏骤停的患者时,当数名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参加抢救人员常缺乏相互协作,分工不够明确,组织抢救缺乏有序性,易延迟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和效果。定位抢救模式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概念,其通过定位操作,定位放置抢救设备与仪器,对抢救人员定职责、定位置、定流程,相互协作,协调配合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自2013年6月,本院成立急救护理团队,开展定位抢救模式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组建急救护理团队 2013年6月,经自愿报名,通过急救理论、急救技能与模拟急救案例考核挑选出32名护士组成急救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均为女性,年龄23~33岁,平均(27±2)岁,护龄3~10年,平均(6±1.3)年。
1.2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 急救护理团队成员参与为期3个月的院内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初级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小儿急救知识等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接受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的使用等单项急救技能培训,通过急救理论考核、单项急救技能以及模拟急救案例考核,为32名护士颁发院内急救护士的证书。
1.3 定位抢救模式培训 将32名护士分成8个小组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模拟心肺复苏的案例,分别进行ABCD四人/ABC三人/AB二人的定位抢救培训。ABCD四人定位抢救法:A呼吸护士由组内年资较高的护士担任,位于患者头端,负责呼吸系统的管理,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囊辅助呼吸,吸痰,协助医生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或呼吸机,同时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B循环护士位于患者右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即连接心电监护,实施胸外按压、除颤等;C护士位于患者左侧,负责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采血标本;D护士位于患者脚端,负责抢救外部联络、各种用物的准备及记录工作等。该方法系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抢救人员能保证4名护士的情况下。ABC三人定位抢救法:A、B、C 3人定位与职责同ABCD四人定位抢救法,D护士职责由C护士完成,此方法用于人员能保证3名护士的情况下,适用于病区在进行分责任组管理患者的情况下。AB二人定位抢救法:A呼吸循环护士位于患者头右侧负责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管理,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囊辅助呼吸,协助医生心脏按压、除颤及呼吸机使用,同时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B药物护士位于患者左侧负责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及抢救联络与记录,此方法在人力不足尤其是只有两名护士的情况下进行。小组人员根据护龄、工作能力分配相应位置,培训至熟练掌握,然后再进行各种定位抢救法各个位置的的培训,以应对不同的场景。在培训过程中反复用视频录下演练抢救经过,急救护理团队成员根据视频回放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反复改进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培训师资团队由护理部挑选出的急诊科及ICU护士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组成,培训时间半年。
2 效果评价与结果
2.1 评价方法
2.1.1 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测定 模拟患者突发心搏骤停情景,测定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胸外按压、首次除颤、静脉通道建立、肾上腺素应用等操作落实的时间。用现场计时结合播放拍摄的视频计时间,分别在开始培训前和培训最后一个月测定,每组各测定2次。
2.1.2 急救专业能力评估 自行设计急救专业能力评估表,评估的项目包括:急救知识水平提高,熟悉定位抢救模式相关知识;急救技能提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急救器械的使用及掌握能力提高;临床急救教学工作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抢救时与医生配合更加默契;抢救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提高;对于急救案例综合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有所提高8个项目,每个项目按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分为3个级别。培训结束后对32名急救团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急救团队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进行调查,了解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2.2 结果
2.2.1 急救护理团队在培训前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比较s
2.2.2 培训后急救专业能力评估结果 见表2。
表2 培训后急救专业能力评估结果 例(%)
3 讨 论
3.1 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中的意义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提出对于成年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RT)或紧急医疗团队(MET)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搏骤停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3]。急救护理团队类似于RRT或MET系统。实际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忙、乱,抢救人员职责不明确,站位不固定增加了来回跑动和重复操作,导致相互影响而等待或发生冲撞的现象[4],影响了抢救措施的落实。通过对急救护理团队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采用模拟情景不断演练,使得抢救人员定位明确,职责明确,医护配合默契,急救质量得以提高。
3.2 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提高了急救护理团队的能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急救护理队伍,除了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锤炼,也可通过组织模拟演练培训得以提高[5]。传统的急救操作培训侧重于单项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急救中团队的配合。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时每个急救团队护士急救时位置相对固定,但也需要训练在不同情境下(急救时人手充足或不足)急救时每个位置的技能,突出急救护士的定位与配合,使急救配合达到常规化,程序化,提高了团队的抢救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培训后,急救护理团队的抢救措施落实时间较培训前明显缩短,培训前后总抢救时间、胸外按压、首次除颤、静脉通道建立、肾上腺素应用等各项急救措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培训方式得到肯定 培训结束后,对32名急救护理团队成员及所在科室护士长28人进行培训效果的调查,对急救护理团队成员经过培训“急救知识水平提高,熟悉定位抢救模式相关知识”“急救器械的使用及掌握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三项内容的认同度达到100%;93.8%的团队成员同意抢救时与医生配合更加默契;96.4%的科室护士长同意急救团队成员临床急救教学工作能力提高;81.3%的团队成员与92.9%的科室护士长同意急救团队成员对于急救案例综合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有所提高;96.9%的团队成员与89.3%的科室护士长认为抢救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提高,表明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提高了急救护理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所有的急救团队成员和成员所在科室护士长均认为培训后急救团队成员的急救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此培训方式可以全院进行推广。
[1]何忠杰.论急救的时效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9-661.
[2]Field JM,Hazinski MF,Sayre M,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Circulation,2010,122(3):640-656.
[3]Neumr RW,Shuster M,Callaway CW,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5,132(18):315-67.
[4]陈月媚,黄艺仪,毛艳君.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59.
[5]张小莉,孙爱玲.医院内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组建与运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13-15.
R197.323.2
A
1671-9875(2017)03-0277-03
滕英(1976-),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016-12-23
吴旭丽,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4年度温岭市“金桥工程”项目,编号:201411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