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4-18刘玉兰杨志云吴玉霞
刘玉兰+杨志云+吴玉霞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对比采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23例)与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观察组,23例)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了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为(35.64±5.61)分;对照组为(27.62±5.4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优于对照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增强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发病因素较多,但其致病机理大多认为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部病变有关,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宫内窘迫、羊水异样、脐带绕颈等,同时也较常发生于围产期的窒息缺氧情况[1]。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日龄1~12 d,胎龄38~42 w;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7例;临床分度:轻度19例,中度3例,重度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日龄1~11 d,胎龄38~43 w;自然分娩17例,剖宫产6例;临床分度:轻度18例,中度4例,重度1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日龄、胎龄、分娩方式以及临床分度等一般统计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一般常規性治疗措施,首先给予纯氧吸入;其次控制患儿的脑部积水,入院3 d内液体摄入量严格控制在65 ml/kg·d以下,并给予呋塞米(江苏亚邦爱普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428)1 mg/kg,3次/d,在持续给药3 d后逐步降低用量直至停用。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0.12 g/次,1次/d,以2 w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40)静脉滴注20 mg/d,1次/d,以2 w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行为能力与神经反射的恢复状况。
1.3观察指标 选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量表,对所有入选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行为能力、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行为能力与神经反射予以分数评定,总分40分,以≥37分为正常[5-6]。
1.4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5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围产期如果新生的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情况,则脑组织当中的血液含氧量相对降低,血氧降低是病发的主要因素[2]。缺氧缺血性患儿因脑部氧气供应不足所引发的低氧血症,会进一步的造成血液之中的酸碱度失去平衡性,同时也会导致患儿体内的多个脏器官功能受损,在脑组织应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损伤之后便会产生能量代谢故障,以及引发灌注性损害,进一步迁延发展还会致使细胞之中的内钙载负荷过大,促使氧自由基能够在十分短暂的时间之内便表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其一旦产生便能够经由代谢产物的作用而远远不断的产生新的自由基,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于各类细胞成分诸如蛋白质、核算等产生反应,使得钙质代谢失去平衡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的共同作用会产生毒副作用,会造成炎性反应并使脑细胞致死[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显效例数达到了9例(39.13%),总有效率为86.96%;而采用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显效例数为3例(13.04%),总有效率为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针对两组患儿的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评分为(35.64±5.61)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评分为(27.62±5.43)分,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神经节苷脂能够显著的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减少致残致死率[4]。
参考文献:
[1]马超,刘春枝.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01):71-79.
[2]覃惠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133-134.
[3]Plr García D G.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J].Stroke,2011.
[4]Yousry I,Naidich T P,Yousry T A.Plasma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are increased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1,141(2):211-217.
[5]王露,李磊,樊启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2):118-120.
[6]李培燕.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3):97-98.
编辑/周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