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需求研究
2017-04-18韩然然
韩然然
【摘要】伴随着旅游经济的愈发成熟,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已成为最具经济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市场之一。选取蚌埠市大学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旅游目的、旅游地点、出游频率等有关信息,进行频率分析与描述统计,探究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需求趋势,最后针对需求从开发特色产品、构建宣传网络、明确价格定位和建立合作模式等四个方面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旅游消费;蚌埠市大学城;SPSS;特殊性
1 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传播,旅游消费已渗透人们的经济生活,旅游经济也成为又一个经济热词。大学生旅游消费者作为旅游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具有低收入(甚至是零收入)、高素质等特征。收入是旅游花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大学生群体的低收入特征决定了价格将是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决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旅游信息会自觉进行筛选,旅游动机一般会偏向学习实践。
为系统地分析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意向和偏好,以便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理论支持,笔者对蚌埠大学城的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 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蚌埠市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观察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47.10%和52.90%,其中大一学生占样本总量的25.1%,大二学生占样本总量的26.7%,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9.0%和9.3%。
3 调研方法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通过发放问卷获取所需数据,问卷调查分为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两个部分,其中线上问卷300份,线下问卷200份,共计500份,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共454份。其中,问卷调查设计分为基本信息和拓展信息两个部分,且多选题和单选题交叉分布。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态度、信息获取途径、目的、同伴、交通方式、资金来源8个问题;拓展信息包括出游频率、旅游时间、旅游地点、旅游方式、关注的旅游信息、能接受的价格范围等6项问题,较为全面地覆盖大学生旅游意向的各个方面。
4 频率分析与描述统计
调查问卷通过对蚌埠市大学城学生的调查实践使我们初步对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如下。
4.1 旅游态度:大概88%的同学对旅游予以支持;而9%的同学对旅游态度不置可否;仅3%的同学不支持大学生旅游。所以总体来说,大学生比较热衷于旅游。
4.2 获取信息途径:通过对了解旅游信息途径的调查,相对旅行社、海报宣传、旅游网站这些途径而言,通过朋友介绍而得知旅游信息的学生所占比例更多。这充分显示了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征,
4.3 旅游目的:不论男女还是各年级的同学的旅游目的大多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观赏风景,体验风土人情,然而在交友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以交友而进行旅游。这可能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所导致的,女生对于陌生人的警惕更为严重,而男生则比较喜欢广交朋友。
4.4 旅游同伴:在与谁同游的调查中,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与朋友一起,除此选择之外,男生很少选择与家人一起,反而更多会和同学或者伴侣一起,但是女生却很少选择与伴侣一起出游,她们更愿意与家人和同学一起。
4.5 关注旅游信息:在关注的旅游信息的调查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关注饮食特色、风土人情、价格信息、旅游路线、交通信息方面,这可能与男女的性格和消费习惯有关。
4.6 出游频率:大概51%的同学一学年会出游2-3次,其次就是一学年出游1次及以下,此外,更多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出游,而对于周末或者法定假日这样的旅游高峰期热度却并不是很明显。
4.7 旅游地点:学生更倾向于国内著名天然景区、国内历史文化名都这些旅游地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选择国外旅游的比例比其他年级要多。
4.8 旅游花费:旅行的资金来源大多是父母资助;其次则是省吃俭用、兼职收入和奖学金。但是,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旅游价格范围在500-1000,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接受高于3000元以上的消费,这可以看出花费问题会对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5 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旅游主体,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旅行社特别是以学生为主要客源的旅行社,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拓展大学生旅游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5.1 开发特色产品
大学生思维具有跳跃性,体力充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旅行社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需求设计贴合大学生的出游方案。
5.1.1 社会实践游:响应目前高校普遍提倡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交通食宿。由于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进步,因此线路的设计要放松,根据实践主题灵活调节,比如说关于生态农业经济类的社会实践应当安排在生态农业较为盛行的乡村进行。
5.1.2 探险游: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与青年期的过渡期,寻求刺激和与众不同是这类人群的典型特征。因此,有关探险性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备受大学生喜爱,尤其是漂流、攀岩、蹦极等项目可以有效地排解精神压力,但是一定要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5.1.3 求知游:由于大学生专业细分化具体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本專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求知游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尤其是地质专业、地理专业、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尤其对地质博物馆等展馆具有很高昂的兴致。
5.1.4 浪漫情侣游: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是很普遍的,经过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出游,针对这一情况,旅行社可以制定一些有助于促进情侣感情的旅游线路,路线尽可能涵盖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例如海边或者看日出、花海之类的地方,还可以安排一些特色活动,例如同心锁活动等,充分发掘情侣出游的市场效益。
5.1.5 毕业游:毕业游是针对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旅游套餐,由于毕业季时间充裕而且集体同游现象较多,因此套餐应注重集体优惠,而且应当巧妙设计线路使其尽可能涵盖更多不同特点的风景,不仅要注重自然风光的合理分配,还应当将毕业欢送会,全体合影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环节作为设计重点。
5.2 构建宣传网络
旅游决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与获取多少。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旅游产品营销也面临重大变革,以往通过纸质宣传单、前往旅行社咨询等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旅游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朋友的告知,其次则是通过旅游网站、海报宣传得知,反而对于通过旅行社得知旅游信息的比例最少。由于目前多数大学校园无线网络已经覆盖,这也为旅游信息的网络传播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旅游企业绝不能局限于地域,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营销网络,尽可能地扩大宣传范围与信息受众群体,为旅游产品的销售提供前提条件。
5.3 明确价格定位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旅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资助,由于大学生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决定消费水平,因此近年来“穷游”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热门出游方式。旅行社如果想尽可能吸引大学生客源,价格战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所以旅游市场只有合理的定价,并且注重大学生的接受程度,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例如,在旅游淡季推出学生优惠价,这既可以解决景区游客季节分布不均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学生出游资金缺乏的问题。一箭双雕,有效地化解供需矛盾,调节旅游市场的经济收益结构,通过规模经济获取更高的收益。
5.4 建立合作模式
旅游企业应当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趋势,主动与学生需求贴近。因此应当与高校内部旅游协会等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便于了解大学生旅游主体的动态需求信息。建立合作关系不但可以接近客源需求,还便于在学生群体中增加影响力,树立品牌效应,宣扬企业文化,增加信誉度。同时,在高校内部的合作可以拓展到与高校素质拓展部门的合作,这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把提高安全性作为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中文,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邱生荣,梁康迳,黄琴,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孙晓,彭万臣,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
[4]杨瑞,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09
[5]梁留科,钱宏胜,陈德广,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刘菲,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苟小东,马耀峰,李富升.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8
[8]洪艷.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