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性及其渗透培养途径
2017-04-18谭令芳
谭令芳
摘 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当中人文性缺失的普遍现象,文章通过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内涵、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意义等角度来剖析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提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培养人文性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教育;教育意义;教学途径
审视高中学校体育的教学,我们惊异地发现,学生对体育热爱程度呈直线下降趋势。学生不情愿地走进体育课堂,去做他们本应最喜欢,最具激情的运动。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导致体育教学的物化。重新反思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构建体育的人文精神,具有与世界奥运人文精神相呼应的现实意义。
体育的人文性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有充分的体现:“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皮埃尔·德·顾拜旦十分推崇人文主义,他认为:“文化将是社会上每个人的财富,且将普及全人类。”这里所指的文化当然包括体育在内。
一、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内涵
所谓体育,是使人的身体能够得到教育,它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精神的乐园,它所弘扬和表达的本应该是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1.体育教学的人文性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和谐发展。体育教学不仅要塑造学生强壮、匀称的体魄,优雅的姿态,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体育教学要通过身体的活动,通过体质与健康、生理与心理、休闲与生活、安全与生存、生命与衰老等文体和知识的传授,不断向学生表达一种关爱和珍惜生命的信息,并将这种关爱由自我扩大到家庭、社会、国家及至世界。“灵”与“肉”的完美发展,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2.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首先是人,是世界最高价值所在,这应该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需求、兴趣、创造和自由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体育是人的活动,因而人是体育的基础,人是体育的根本。人创造了体育,因此体育必须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体育发展必须坚持和保证以人为本。和谐体育的构建同样离不开人,最终也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唯其如此,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实现体育事业为人民服务。
二、培养体育人文性的意义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片面追求科技,忽略了人的精神,文化和品格的发展,导向人的发展日益走向畸形化。面对人类在技术时代的异化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与明天》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完善的人”。面对人性的失落,教育向人文主义发出呼唤。
1.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中有机变量,应重新审视其教育职能,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使教育向成人(使人成为人)方向嬗变。
2.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本质上代表着一种对“真义”体育的回归思潮,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
3.教育的人文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学来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它与生俱来的那种不断肯定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魅力与精神,正是我们人类今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性的途径
1.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人文性。体育目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向,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人文性,就是要求在教学、任务中体现出人文的基本内涵,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與对学生个体人性,人权和价值的尊重。只有体育教学生物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焕发勃勃生机。
2.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拓展人文体育教育内容,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开展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体育,去寻找那些最基本的具有迁移和延伸价值的“三基”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与技能的人文内涵,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
3.教学方法的人文性。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尊重学生情感体验,从学生的自身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教学方法还要有针对性,具有个性化,要求体育教师结合不同学生和自己特点设计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4.体育评价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人文性,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绝对客观性和数量性,而是更应全面性,不仅包括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包括学生的体育态度,出勤情况,体育习惯的养,成程度等。针对学生的差异,评价将适当地增加弹性,以体现出体育评价的人性化。
5.学校体育氛围的人文性。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环境能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发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了引导,塑造规范,陶冶的作用。学生的人生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环境的熏陶。在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和传统塑造体育文化环境,在优良的体育环境中,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促进体育观念的改变,有助于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6.体育教师的人文性
(1)加强体育教师道德修养建设。体育教师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师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学会反躬醒,严于解剖自己,最后达到“慎独”。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为了达到身心共育的目的,要把修养的着眼点放到灵魂深处。在不断反省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弘扬这种精神,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2)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代教师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体现人的道德。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文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要加大亲和度,放下身架,由将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平等身份,尊重他们。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有条件的话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耐心聆听学生对事物见解,真诚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处于人文素养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