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4年巴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7-04-18余兰英方旭东
余兰英+方旭东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巴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巴南区2008~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巴南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全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第1次集中于4~6月,第2次集中于10~12月,5月和11月为发病高峰。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χ2=260.87,P<0.001),男性高于女性(χ2=27.81,P<0.001),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0.65% ),1~3岁高发(占71.63%)。结论 巴南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性特征,需重点加强社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预防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FMD in Chongqing District of Banan City,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monitoring data of Banan District 2008~2014 of foot mouth disease were analyzed.Results From 2008 to 2014,the incidence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the southern area was fluctuating.There were two epidemic peaks in the whole year.The first time was from April to June and the second time was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May and November is the peak incidence.The city's incidence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countryside(x2=260.87,P<0.001),the incid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female (x2=27.81,P<0.001),the incidence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and mainly(90.65%),1 to 3 year old high incidence (71.63%).Conclusion Banan District HFMD incidence is rising trend,the incidence has obvious seasonal,regional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need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scattered children and preschool children HFM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Hand foot mouth disease;Epidem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種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自1959 年手足口病被正式命名以来,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过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近年来,巴南区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均居传染病前列,健康影响较大,为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巴南区2008~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巴南区2008~2014年网络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按照发病日期和现住址统计。人口学资料来自巴南区统计年鉴。
1.2病例定义 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 版)》定义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包括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1.3方法 采用 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运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8~2014年巴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7842例,重症6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为165.75/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4年(264.56/10万),最低的为2008年(25.79/10万)。7年来,手足口病发病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011年与2013年发病率较上1年下降,其余年份均较上1年上升(见图1)。
2.2时间分布 7842例手足口病分布于全年12个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和夏初、冬初高发。全年呈现双波变化趋势,第1波集中于4~6月(占37.63%),第2波集中于10~12月(占39.70%),其中5月(1129例)和11月(1246例)为发病高峰;1月、2月和8月发病较少,共报告545例,占6.95%(见图2)。
2.3地区分布 2008~2014年,全区22个镇街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李家沱街道(354.80/10万)、鱼洞街道(226.04/10万)、界石镇(209.44/10万)、花溪街道(186.12/10万)和南泉街道(129.38/10万)。城市(鱼洞等8个街道)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181.29/10万,农村(二圣等14个镇)为61.08/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87,P<0.001)。
2.4人群分布 报告的7 842例手足口病中,男性4 613例,女性3 229例,男女比为1.43:l;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43.65/10万,女性为104.4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P<0.001)。发病年龄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占90.65%),不同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 908.08,P<0.001),其中以1 岁组、2 岁组和3 岁组为高发,分别占28.44%、22.05%和21.14%(见表1)。12种职业有病例报告,以散居儿童(4 539例)和幼托儿童(2 997例)为主,分别占57.88%和38.22%。
2.5重症、死亡病例 2008~2014年,巴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7 842例,重症6例,死亡5例。6例重症病例中,2012年报告2例,2010、2012~2014各报告1例;发病于4~10月,其中4月2例,5月、6月、8月和10月各发病1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均为5岁以下,其中3岁2例,7月、1岁、2岁、4岁各1例;职业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各报告3例。6例重症病例中死亡5例。共采集病例标本1份,检测结果为EV71病毒。
2.6病原学特征 2008~2014年,全区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共发现阳性样品489件,其中检出EV 71病毒168件(占34.36%),Cox A16病毒162件(占33.13%),其他肠道病毒159件(占32.51%)。
3 讨论
自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后,数据监测显示,巴南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提示我区要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发病时间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全年均有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和夏初、冬初高发。全年呈现双波变化趋势,第1波集中于4~6月,第2波集中于10~12月,与南方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3],而北方地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主要集中于5~7月[4-5]。这种发病特征可能与当地气候有关。巴南区地处中国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4~6月,值春季至初夏,湿热多雨。10~12月,为秋季至初冬,雾期长,湿度大。这种气候特征可能更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与传播。国内有报道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6-7]。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城市高于农村,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一致[2,8]。其原因可能为:城市经济水平较农村高,托幼机构(尤其是私立幼儿园)较农村多,且分布较集中;幼托儿童抵抗力低,卫生意识较差,且接触频繁,一旦出现首发病例,极易传染其他患儿,引起发病增加。此外,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农村差,热岛效应等原因使城市较农村湿热,更加有利于肠道病毒传播,这可能也是城市发病高于农村的又一原因。
发病人群分析显示,主要为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其中1~3岁为高发,男性高于女性,这与全国各地区研究结果一致[9-11]。这可能与低龄儿童免疫力低,卫生习惯较差有关。1~3岁,恰为幼儿从刚学会走路至入园读书前期,外出活动较多,与其他幼儿接触机会增多,加上本身抵抗力低,卫生习惯较差,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而1岁以下的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发病的风险相对减少。4岁以上儿童,已逐渐习惯了幼儿园学习与生活,抵抗力增加,发病相对减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儿童较女性活泼好动,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有关。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及多发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建议根据其流行特征重点宣传,尤其对社区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的看护人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以提高其防病知识,确保给儿童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规范诊疗及防控流程与措施,做到重症病例早识别、早转诊、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疫情及时控制,防止暴发和流行。
参考文献:
[1]王琦,王子军.2008 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2]龙道庆,迟艳梅,王智化,等.宣城市宣州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0):995-998.
[3]廖玉学,路滟,梅树江,等.2009-2013年深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69-71.
[4]陈茜,董晓春,孙美玲.2013-2014年天津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6):463-467.
[5]海岩,李忠延,跃华,等.内蒙古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9-31.
[6]向伦辉,袁国平,杨兴堂,等.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2):138-141.
[7]朱建明,李澜,莫平华,等.基于气象因素的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115-116.
[8]刘英.2009-2012 年洛阳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6):468-472.
[9]唐景春,巴琳.沈阳市大东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714-1715.
[10]丁志紅,李静,龚文胜,等.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966-968.
[11]胡跃华,肖革新,郭莹,等.2008-2011 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8):693-697.
编辑/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