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误服致骨髓抑制1例
2017-04-18李小姣
李小姣
摘要:1例67岁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甲氨蝶呤10 mg/次,1 次/w误服为10 mg/次,1 次/d,连服5 d,导致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低至0.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0%,血小板计数低至17×109/L。经输注血小板2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300 U皮下注射 qd(共3次),亚叶酸钙400 mg静滴 q6h(共8次)等综合处理,10 d后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
关键词:甲氨蝶呤;骨髓抑制;误服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全身关节疼痛8年,加重1 w”于2014年6月16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足、腕关节胀痛,伴晨僵,约2~3 h缓解,局部无皮疹及脱屑,无发热、寒战,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在某醫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甲氨蝶呤、强的松、去痛片”治疗好转。出院后长期服用“强的松 2片/d”4年,并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病情控制不佳,出现乏力、血糖升高,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及中药降糖治疗,且关节活动逐渐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近半个月测血压高,服用“北京降压零号”治疗。1 w前关节疼痛加重,晨僵明显,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否认外伤、手术史及传染病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2 诊断
2.1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2℃,心率100 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眼结膜轻度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双手指尺侧偏斜,存在不同程度的天鹅颈及纽扣花征,活动受限,双足轻度肿胀。
2.2入院后检查心脏彩超 提示:主动脉硬化;二尖瓣返流(少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心电图、胸片大致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20%,红细胞计数3.26×1012/L,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计数244×109/L。空腹血糖10.3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80%,肝功、肾功、电解质正常。类风湿因子283.80 IU/ml,血沉118 mm/h,C-反应蛋白>200 mg/L,超敏C反应蛋白>5 mg/L,抗环瓜氨酸抗体315.70 U/ml。
2.3入院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Ⅱ型糖尿病;贫血(轻度)。予以注射胰岛素降血糖治疗,于6月18日予以口服雷公藤20mg tid、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60 mg bid、双氯芬酸那缓释片 0.05 g qd,6月19日加服甲氨蝶呤片 10 mg,1 次/w、叶酸片 5 mg,2 次/w,抗风湿治疗。于6月24日患者关节肿痛减轻,但出现口腔、咽部溃疡,考虑甲氨蝶呤不良反应,遂嘱停服。
2.4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7.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70%,红细胞计数2.90×1012/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计数180×109/L。予以青霉素抗感染、叶酸片改为10mg tid口服,并予以复方氯己定含嗽液、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静滴水溶性维生素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于6月27日,患者口腔溃疡无好转,复查肝功、肾功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30%,红细胞计数2.92×1012/L,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计数97×109/L。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150U皮下注射,加强口腔护理。6月29日患者口腔溃疡仍无好转,且有发热,体温最高39℃,但皮肤黏膜无出血点,亦无便血及血尿,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70%,红细胞计数2.49×1012/L,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计数26×109/L。追问患者服药情况得知,其自6月19日服用甲氨蝶呤 10 mg,1次/d,共计5 d。患者血常规三系渐进性减少,不排外甲氨蝶呤过量所致骨髓抑制,在原治疗基础上予以亚叶酸钙200 mg静滴拮抗抗叶酸代谢药物过量。经治疗至6月30日患者病情仍无好转,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0%,红细胞计数2.57×1012/L,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计数17×109/L。肝功、肾功、电解质、自身抗体正常。予以输注血小板2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300 U皮下注射,亚叶酸钙400 mg静滴,停青霉素予以头孢曲松钠(罗氏芬)防治感染,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及口腔护理。患者于7月1日起口腔溃疡减轻,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1%,红细胞计数2.04×1012/L,血红蛋白61 g/L,血小板计数101×109/L。痰涂片未见假丝酵母菌孢子及假菌丝。请血液科会诊,考虑小剂量甲氨蝶呤致骨髓抑制,与个体差异有关,建议予以输注红细胞2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300 U皮下注射 qd,亚叶酸钙400 mg静滴 q6h,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 皮下注射 qod,继续加强口腔、眼、耳、鼻、肛周黏膜护理及病房消毒隔离。亚叶酸钙共用8次,至7月3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30%,红细胞计数2.80×1012/L,血红蛋白87 g/L,血小板计数20×109/L。患者口腔溃疡明显减轻,无发热,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停用亚叶酸钙、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及头孢曲松钠(罗氏芬),予以营养支持治疗,7月10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50%,红细胞计数2.19×1012/L,血红蛋白为69 g/L,血小板计数455×109/L。口腔溃疡痊愈,进食可,血糖控制较好,予以出院。
3 讨论
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剂,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叶酸代谢,从而抑制DNA、RNA合成。主要用于细胞周期S期。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和绒毛膜上皮癌,对骨肉瘤、乳腺癌、膀胱癌、睾丸肿瘤、头颈部癌等也有效。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口服或肌注0.25~0.75 mg/(kg·次),2 次/w,总量100~200 mg。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口服、肌注或静注,10~30 mg/次,1 次/d,连续5 d,必要时重复。另外,作为改变病情抗风湿药[1],一般首选甲氨蝶呤,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主要是甲氨蝶呤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制,同时具有抗炎作用。使用剂量为7.5~25 mg/w,以口服为主(1 d之内服完),可静注或肌注。4~6 w起效,疗程至少6个月。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和口角糜烂等,停药后多能恢复。该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明确[2],使用甲氨蝶呤抗风湿治疗,口服,服用剂量为10 mg/次,1次/w,但患者服用错误,为10 mg/次,1次/d,共计5 d,总量50 mg。按照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剂量看,并不大,但患者服药第6 d即出现了口腔溃疡,随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渐进性下降,最低白细胞计数低至0.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70%,血小板计数低至17×109/L。考虑小剂量甲氨蝶呤致骨髓抑制,与个体差异有关,予以输注血小板2 U、红细胞2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300 U皮下注射 qd(共3次),亚叶酸钙400 mg静滴 q6h(共8次),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U皮下注射 qod(共5次),同时加强口腔、眼、耳、鼻、肛周黏膜护理、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及病房消毒隔离,10 d后患者口腔溃疡痊愈,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真菌感染及出血情况。亚叶酸钙在体内后通过四氢叶酸还原酶转变为四氢叶酸,有有效对抗甲氨蝶呤的作用。主要用于高剂量甲氨蝶呤滴注时的解救,以及与氟尿嘧啶并用提高氟尿嘧啶的疗效,还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用法与用量:肌注、静注、静滴,甲氨蝶呤中毒解救:剂量最好根据血药浓度而定,一般每次6~15 mg/m2,肌注或静注,每6h 1次,共用12次(3d)[3]。该患者体重55 kg,予以亚叶酸钙 40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滴6h 1次,共用8次。
本例警示,住院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抗风湿治疗一定要按医嘱发药给患者顿服,不能将整瓶药交付患者,防止患者习惯性地每日服用,即使將整瓶药交付患者,也应每日查房过问患者服药情况。门诊患者建议医生开处方一次开一周或两周量即可,以防误服。在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检测血常规、肝功,并兼顾个体差异情况,一旦发生骨髓抑制,宜规范处理,合理应用亚叶酸钙拮抗,予以升白细胞、血小板、防治感染、加强护理,综合处理,及时请血液科医生协助诊治。
参考文献:
[1]刘华钢.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8,44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3.
编辑/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