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秩序的建立

2017-04-18张晓燕

学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幼儿园

张晓燕

摘 要:幼儿园是一个小集体,幼儿活泼好动为幼儿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班级管理的秩序,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的建立可以从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空间秩序等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

中圖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2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31

良好的秩序对于班级管理而言非常重要,能够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具有结构一致性、恒定性的统一的整体,1~3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秩序。除此之外,良好的班级管理的秩序也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建立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的意义

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在一个集体环境之中,家长及教师帮助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确保幼儿学习生活及游戏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相关研究表明,人在胎儿时期就对秩序感有一定的生物感应,幼儿在三岁之前会有非常强烈的安全需求,外界环境比较陌生且杂乱无章时,幼儿哭闹的情况会加剧,5、6岁左右,大多数幼儿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时空秩序感。幼儿时期教师及家长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秩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形成良好的秩序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秩序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都采用的是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的分工形式,两位教师之中一人为主要负责人,三位管理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及工作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三位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三位一体,分工合作,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

班主任要协调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卫生、财物保管等等工作;要定期组织班务会,就本班的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改进,要及时地传达园领导最新的决定并就本班级近期的管理工作进行汇报;要能够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工作计划,严格落实;配班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能够根据当前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相关的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教育工作计划;要能够按时完成保教工作,并就实际的实施效果进行记录,总结工作经验;要能够认真地观察班级内幼儿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组织教具制作、亲子活动等等教学活动;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与保育员相互配合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定期向园长汇报本期的工作情况。保育员主要负责本班教室、教学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要配合两名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在教师及医务人员的指导之下,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好班级内部教学工具、儿童玩具、幼儿衣物等管理工作。只有教师与保育员相互配合,建立一种默契的关系,管理目标保持一致,观点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才能够为幼儿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及生活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此外,教师配合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比如,某位教师擅长唱歌跳舞,幼儿园文艺演出时就要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尽可能减少内耗,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二)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良好的常规管理对于班级秩序的建立非常重要,教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要能够把握一个度,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管理之中,树立“班级小主人”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研究实践表明,如果由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他们更能够认真地遵守。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荐或者民主推荐的方法产生几名小组长,由他们协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常规制定时,内容要尽量简单,要让幼儿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能够执行。规则落实时要公平守信,不得存在特殊化情况,从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幼儿对于师长、同伴的评价十分在意,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树立榜样,建立常规。比如,早晨出早操的时候,幼儿大都争先恐后地往操场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喧哗,相互推拽,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针对出早操这一事件,引导幼儿讨论出操时的纪律问题,并对每次出操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表扬及奖励,此后幼儿为了争取表扬,自然会规范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阶段,幼儿非常善于模仿,树立榜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促进常规的建立,也能够极大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十分有帮助。

教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从而有效地促进班级秩序的建立,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对于同一件事物,教师要做到管理目标相同,不能每一个教师一个要求,不仅不利于常规的形成,也会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三)建立空间秩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

空间秩序主要指的是活动室内一切静态物品的摆放秩序,将玩具、水杯、书本等等活动物品有条理、有规则地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使活动空间结构表现出一致性及恒定性,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整齐有序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四处攀爬,物品有序摆放也能够避免幼儿活动时被磕碰,减少安全隐患。物品摆放时一定要注意高度及位置的合理性,幼儿可以自己取放的玩具、学习用品要放在与幼儿身高匹配、安全的地方。

教室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合理地安排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间。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一些图形分类类型的活动中可以将材料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够有效地节省桌子的空间。

开展区域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幼儿园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室划分为学习区、游戏区、自由活动区等几个区域,游戏区及自由活动区的玩具及相关的材料应分类合理地摆放,要方便幼儿的取用,减少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为了方便幼儿将对应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可以在每种物品放置的位置之上贴一个照片,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可以发一个精美的贴纸或者小红旗进行鼓励,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三、结语

通过建立一定的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规则意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利。本文主要从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空间秩序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之中建立良好的秩序进行了探讨分析,仅为幼儿园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伟卫.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J].好家长,2016(6):24-25.

[2] 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3):86.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