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对线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7-04-18丁田机

医学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训练

丁田机

摘要:目的 观察以坐、站位对线平衡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为观察对象,在社区康复门诊接受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基础的系统训练,同时指导家属辅助技巧,在家庭强化肢体对线平衡。观察周期1年。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1]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用MAS法[2]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3]评定患者下肢功能。结果 1年前后自身对照,Fugl-Meyer、MAS积分明显提高(P<0.01);下肢能力等级明显增高(P<0.01)。结论 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肢体对线平衡;训练;脑卒中后遗症;运动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o sit on line stance balance training on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troke. Methods 2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accepted in th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linic to sit on station line balancing based training system,and guide the families of auxiliary skills.To strengthen the body line balance in the family.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1 years. With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score [1]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2] were evaluated with MAS method; balance function; Holden walking function rating[3]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1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Fugl-Meyer,MAS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lower extremity the ability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 Conclusion To sit,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ations based on line balanc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sequelae.

Key words:Limb balance;Training;Stroke sequelae;Motor function

社区家庭康复是目前偏瘫患者出院后的主要康复方式,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在于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独立性和参与能力。只要偏瘫患者能独立保持坐、站立,就能大大降低家属的照顾强度,并为下一步辅助行走创造了条件。坐、站位对线平衡的训练是关键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1日~2015年8月30日在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和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推拿按摩门诊接受康复训练的2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78岁;缺血性病变15例,出血性病变4例,混合性1例;病程1~20年;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7例;接诊时Fugl-Meyer积分(19.06±8.18)分;平衡MAS积分(3.06±0.18)分;下肢能力0级2例,1级9例,2级4例,3级4例,4级1例,5级0例。20例患者均由轮椅推入康复室;半年内均未接受过正规的康复训练。

1.2方法 2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正常法定工作日在门诊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主的康复训练,医师与患者一对一,1次/d,≥90 min/次;指导家属及陪护人员坐、站位肢体对线平衡的輔助技巧,要求患者日常坐、站必须达到正确的肢体对线平衡标准。观察周期1年。门诊康复提供PT床上训练和床下训练两部分。

1.2.1 PT床上训练 缓解肢体痉挛、维持关节活动度、诱发肌肉主动收缩、坐位平衡。①仰卧位良好肢体摆放,肢体抗痉挛;②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的维持;③患者仰卧位,诱发前臂选择性旋后、腕背伸,桥式运动,床边诱发选择性伸膝和选择性踝背屈;④仰卧位下肢主、被屈伸训练;⑤患者健侧卧位,以Bobath、PNF技术诱发肩胛带肌、屈髋肌、腰大肌主动收缩;⑥床上翻身训练;⑦健侧卧位床边坐起;⑧坐位平衡训练。

1.2.2床下训练 重心的转移、肢体对线平衡、行走:①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从床向轮椅转移; ②床边辅助站立训练;③站位平衡训练;④行走训练。

1.2.3家庭康复指导 体位抗痉挛、强化肢体对线平衡:①仰卧位Bobath握手,翻身训练;②床边坐位对线平衡训练;③坐位重心转移、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④站立对线平衡;⑤原地行走;⑥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

1.3主要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用MAS法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患者下肢功能。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 1、3、6、9、12个月分别由同一康复医师定期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应用自身配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分析。

2 结果

1年前后自身对照, Fugl-Meyer提高(58.6±11.52)分、MAS积分增加(7.24±1.31)分(P<0.01),见表1;下肢能力等级, 0级0例,1级1例,2级1例,3级3例,4级8例,5级7例(P<0.01),见表2。

3 体会

面对目前的偏瘫社区家庭康复现状,本人以为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在于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独立性和参与能力[2],降低家属的照顾强度;患者家属深陷繁杂的照顾中,深切感受到家属的不容易。故偏瘫患者的独立坐、站位保持是最基本的,患者只要能独立保持坐、站立,家属才可以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去操作,给予患者其他更多的生活帮助,也就拓展了家属活动空间,抽出时间干点照顾患者之外的事。患者保持坐位对线平衡后,即便患侧上肢挛缩,在家属辅助下,健侧手可以完成诸如吃喝抓挠等日常生活;患者保持独立的站位平衡后,大小便的控制也随之加强,家属便于辅助其便前后脱穿衣裤;从床到轮椅,从椅到床的转移辅助的劳动强度也就降低了;为下一步辅助行走创造了条件。

脑卒中出院后因大多数患者未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3],出现废用、误用综合症,上肢及手关节僵硬,训练效果不佳,故本组研究着力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希冀偏瘫患者能在社区家庭中独立坐站行走,故未将ADL作为评价指标。但在训练中上下肢功能兼顾,特在此说明。在长期的偏瘫社区康复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3.1关于偏瘫康复疗效、疗程 偏瘫患者在有康复条件时,应及早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只要系统训练,无论病程长短,均有效;偏瘫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系统康复训练3~4疗程以上才有效,不应是病后6个月为限,尤其在后遗症期,坚持训练半年以上才出现效果,本组患者训练6~9个月后各项评定指标才出现明显提高;功能未恢复前康复训练要坚持,停止训练1 w后就会出现功能退步,一个月后退回到未康复前水平。树立功能维持性训练概念。出血性患者后遗症期痉挛的程度比缺血性严重,而且痉挛十分顽固,不易控制,继发的肌肉挛缩不容忽视。

3.2关注偏瘫以外的情况 诸多原因导致家属放弃康复。家庭结构的变化,老伴身体不好,子女不在身边,或轮流接送,加之居住楼上没有电梯,家属被迫放弃;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意外受伤、患病;家属的急功近利,坚持一段训练后乱投医[6],不再坚持康复训练;患者的意外受伤、患病,如骨折、肺炎、腹泻等;天气突然变化,气温骤降,坐轮椅太冷不能坚持康复;经济条件差,无力支付康复费用。

3.3社区门诊康复训练应注意的 加强同全科医师的联系,让患者加入慢性病管理。患者的血压情况,体位、训练量对血压的影响,让血压达标;关注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训练中低血糖反应,训练量、适当休息、补充能量;患肢疼痛,尤其是肩髋痛,应分析原因,及时治疗或请专科会诊;中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炎、疝气、附睾炎、精索炎症,应及时请专科会诊;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对平衡的影响,末梢神经病变对浅感觉的影响,肌肉无力,影响疗效;并发癫痫,训练中发作时急救处理,建议到专科就诊,有效控制;慢性骨关节炎患者,训练后腰膝疼痛加重,甚至被迫卧床;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应及时到专科就诊,得到相关专家的支持。

3.4关于家庭康复指导 重视肢体对线平衡,坐站位平衡是患者独立生活的基础,应作为重点;把行走训练放在最后,过早行走易强化痉挛,形成异常运动模式,步态异常[4],患者陷入误用综合征不易纠正;尽量不用拐杖和轮椅,树立在家庭及环境安全时独立行走习惯;扶持偏瘫患者应站在患侧,是扶持患者而不是患者扶持我们,前者是把患者扶正,后者失去对线平衡;树立偏瘫康复是24 h的动态理念,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家庭康复要正规、系统有效进行;康复训练不能过度劳累,患者一定要休息好,训练规律进行,劳逸结合。

4 结论

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的运动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维金,黄永禧,王茂斌.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康复专业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5-31.

[2]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6-7.

[3]刘静.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4):100.

[4]范慶花.中风偏瘫恢复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0(12):109-110.

[5]吴希希,钱竞光,康延琳.步态分析技术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15):37.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