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18张金果李智慧
张金果+李智慧
摘 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有效学科教学实验,是依据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依据现代教育理念,依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保障和运作前提的一项教改探讨,旨在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实验扩展到心理环境的开放,必然使心理健康发展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优化心理品质和素养的载体,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隨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工作在教学前线上的一名专业教师,我一直在有意探索适合中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的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结合是中学生进行学习和受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学生针对某一个或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进行自主合作研究和探索,达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相关的信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整理和重新组建,以从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或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个体能获得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为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而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加强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做法都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改良学科课堂的建设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本实验侧重后者,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有效教学实验,要求教师的教学步骤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设计。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个体对外来信息知觉、编码、重组、激活、提取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与之相适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与教的模型。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确切地陈述教学目标。改变过去教学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类表述形式: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
(二)适当增加任务分析程序,即“备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验、作业、提问等方式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在从起点能力到达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介于起点目标和终点目标之间者被称之为使能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不同梯度的使能目标台阶,以使学生逐渐达到终点目标。
(三)科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设各种锻炼的情境,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其实现自我,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让他们能自我调整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观点的碰撞与趋向,能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全面地认识问题。
(四)巧用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改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传统的教学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强调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打造素质创优的平台
充分挖掘有效教学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教学的所有活动中,优化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取向,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训练目标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形成学科整合的技艺
教学各环节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寻求最佳溶解度。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的变量以及学生心理状况的不同分类和方法,在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原则下,从理论上找到控制变量的方法。
总之,在学科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而是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实际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