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2017-04-18边红霞
边红霞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重、内容多、难度大,对于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学困生。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高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自學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62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具有能动作用,教师只起启发诱导作用,只有学生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自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使学生顺利地自学,常常需要在自学前,由教师做一番生动的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演讲,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学的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并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适当指导。
一、提高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阅读
对一节课,教师提前要给学生介绍该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指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列图表,或提几个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阅读,而不是盲目地走马观花。如讲三角函数之前,列出图表,分别让学生填写:三角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值域、周期、最值等;讲函数的单调性之前,先给学生列出以下问题:一次、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他们的函数值是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单调性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单调区间如何确定?怎样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样从整体上指导学生自己阅读重点、难点、疑点,从而为掌握知识做好准备。
(二)培养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提前将所要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是全新的内容,是对知识的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能准确地了解哪些内容自己一看就明白,哪些感觉到有些困难,哪些是非常困难,哪些是自己的疑惑点,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对将要学到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精力集中,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三)小组合作讨论
对大部分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疑惑点,学生在讨论中会辨别真伪,并在讨论中吸取彼此的优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大多数学生将一个周期内的单调区间两端点处加,学生很容易造成这样的错误。经过小组讨论后,当函数的周期是就是错误的,经过深入讨论,应该在区间两端加上该函数周期的整数倍,通过讨论辨别真伪,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提高探究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因此,要特别关注“形”带来的灵感,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要观察图形的特点,观察图像的规律。“数形结合”是高中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几乎可以解决绝大部分数学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问题中应用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数与形的结合实现了数学的一种完美结合。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二)注重知识的迁移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所以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和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之间的关系;物理中的电路和数学中的逻辑连接词之间的联系;语文中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无竭”诠释了数学中的极限概念等等。同学科知识有纵向联系,比如三角函数与向量,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解析集合与函数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架起学科间的桥梁,实现知识间的转化,逐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注重知识的类比
类比是思维的发展,类比具有对比作用、定向作用、方法移植作用、统一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类、强化记忆。许多问题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要善于找异同点。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都有单调性;不同点是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图像、解析式不同等,从而在辨别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具有规律性,总结出这些规律,归纳出一般的方法和步骤,对这一类问题的解答会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使知识得到概括,思维达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要鼓励学生对每一节、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小结: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在给定区间D上单调性的一般步骤:(1)任取(2)作差(3)定号。
(一)找规律编口诀
数学知识点多、公式多,很难记忆牢固,因而根据知识规律编出一些口诀容易记忆。比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可总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项限”,这一口诀囊括了所有诱导公式;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用“同增异减”,数列中“错位相减、列项相消”高度概括了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
在第一章学完后,由教师建立知识结构图,然后,引导学生从第二章开始,培养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的习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网络建构,可以画图、列表、树形图等,摸清知识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关系,找到章节的关键点、重点、难点,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这样,学生从心底理解这些冰冷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营养,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高中数学的内容多、难度大,面对这样的现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从高一入学的第一天起,有方法、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注重实践。学生自学习惯养成了,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发展,可让他一生源源不断吸取营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吕恒梅.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J].快乐阅读,2010(11):82-83
[2] 邓春燕.浅谈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