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德育课学业评价内容的选取原则

2017-04-18谢晰君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德育课原则问题

谢晰君

【摘 要】德育课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而在学业评价方面的调研不过几年时间。课程改革过程中常出现各部分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如课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而教学评价方面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对课程整体改革有一定影响。文章旨在探讨德育课程学业评价内容选取上存在的问题并归纳选取的原则,能够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德育课 学业评价内容 问题 原则

教育部对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即“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1],不仅课程教学要体现以上理念,课程评价同样要与之相适应。目前的德育课课程评价是符合以上理念,抑或存在问题,本文将以德育课的必修课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探讨。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课题组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基本框架,即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包含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大部分。其中,评价标准包括学习目标、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研究主要从评价内容方面,利用问卷调查法发现评价内容选取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选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评价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代表性

作业内容是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发现,49%的学生认为作业选择课本上的练习,教师偶尔加入一些精彩好题,效果较好;而18%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选择随意,代表性不够强,效果不理想;57%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偶尔贴近生活实际;17%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并未与生活实际相关。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内容参差,作业多数是课本的课后习题,缺乏代表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二)评价未做到因材施教

数据还显示,33%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作业时只会偶尔分层安排,2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分层。可见,部分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是为了走形式,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教师批改这类无针对性的作业时难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薄弱环节,这将阻碍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再者,不同的任课教师、不同的评价内容也会影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发展。缺乏代表性、未能分层的作业内容,如:收集你所敬佩的名人资料,了解他们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你从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在校生活有什么启发等。

(三)评价信息反馈不足

试题内容是学业评价的另一主要内容。24%的学生考核后不了解不足的方面,不知道试题答案;34%的学生大概了解、知道不懂的方面,但不知道正确答案。这一数据显示评价内容反馈不足,原因是期末考试后教师并未评讲试卷,学生只是通过成绩得知自己的学习水平,但未及时改进不足,只能在懵懂中结束课程。评价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导致学生不能把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评价内容侧重理念、概念

教师的学业评价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倾向有影响。数据显示,3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程的学业评价方面最关注的是职业规划意识;3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关注生涯规划技能, 20%的学生感觉教师评价学生侧重于课本知识,侧重于认知层面的评价内容,如:中职生有梦想,对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特点?

(五)评价未能实现知行统一

关于学生能否将生涯规划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的问题,49%的学生认为很难落实。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内容侧重课程知识和意识培养,学生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容易忽略技能的培养,因此难以将课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另一调查报告也反映出以上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可知,经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有近52%的学生有了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够提前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但仍有近半数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缺乏目标,不清楚如何融入社会,近6成学生的规划未能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暴露出知行分离的现状[3]。由此看出教学有效性并不高,不少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仍未能对未来职业生涯作一个合理的规划,或虽有规划,但未能起到引导自己行动的作用。

学生知行不一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课程的引领作用。原因是教师侧重课本知识和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忽略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目前的评价内容过于重视规划意识。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中,评价更侧重学生的知识和观念,忽视技能的训练[4]。调查显示,58%的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倾向于生活实践。而另一份关于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87%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科学指导,期望通过“规划训练提高规划能力”[5]。文春帆强调,职业生涯设计既是一种观念的体现,更是一门学问,需要去研究,去学习,去实践[6]。这就要求评价内容从侧重认知层面转化为技能层面。

二、评价内容选取的依据及原则

(一)評价内容选取的依据

调查显示,评价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评价侧重于认知层面,忽略能力培养。内容标准规定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必须完成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经历,即“规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教学大纲似乎从国家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但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分析教材,还需要研究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等。因此,需要考虑学校、专业、学生等差异性,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制定有学校特点的评价内容。标准学业评价内容应是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范围,结合学生实际,描述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及程度,还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也就是说,学业评价内容并非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而是对教学大纲中关于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进行具体化。评价内容需要依据评价目标,评价的内容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预期的结果。

(二)评价内容选取的原则

1. 评价内容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教師在设计评价内容过程时,应先参照评价的目标,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并研究学习对象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编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评价内容需要做到:整体优化,各要素层次清晰,统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目标;结构有序,被分解的各个项目内容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表述全面,具体,确切,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

以《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1课《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为例。设计评价内容首先要分析教材。此课重点之一是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两个职业群。教材对此内容描述较理论缺乏实操性,若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要分析学情。从年龄层次上来说,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历不多,他们大多会沉湎于对职业目标的美好畅想中,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现实情况,对职业的情况也知之甚少。从课堂表现上来说,学生课堂秩序尚可但较被动,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个别同学较为活跃。

因此,教师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能在情境中、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教师设计活动“专业归类”,呈现学校已有的若干专业名称,要求学生进行归类,并说明依据。接着引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校长,你认为需要增加或减少哪些专业,学校的发展才会更好?为什么?”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归纳知识点:专业和职业群的含义。

2. 注重实践行为,实现知行统一。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和课堂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各类活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动”的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的德育实效,实现知行统一。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他主张“在做事里面求学问”,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从书本知识中跳出来,回归生活,用生活经验获得知识,教学应该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从经验中学为主,做才是根本。要想实现“从做中学”,教材的功能就需要改变,评价内容需要整合教材,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融入专业特色的活动任务,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掌握知识本领,使得教材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和发展能力。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对缓解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2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为例,评价内容包含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调整方法。教师设计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要求,对比各组学生差异较大的测试结果,帮助学生改变,提出可行有效的适应措施。学生需要分组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呈现讨论结果。此活动整合了教材内容,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效果优于传统讲授课。

三、结论

学业评价的改革关系到德育课程的整体改革,是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评价内容的选取决定着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因此,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的学业评价内容选取上要遵循因材施教、联系实际、紧跟评价目标、重视实践行为等原则,引导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使德育落到生活实处,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Z].2008.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关于我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R].2013.

[4]杜爱玲,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关于我校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R].2013.

[6]文春帆,姚桂平.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德育课原则问题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