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秋过后,中暑的警报还会拉响?

2017-04-18芮慧强

家庭·育儿 2016年9期
关键词:立秋降温重症

芮慧强

虽然立秋已过,炎热的夏季已经慢慢退却了炙热的身影,但是,儿童保健专家依然要提示爸妈们:提高中暑防范意识,杜绝秋后中暑。因为立秋以后,我们还是可能会被中暑的魔爪袭击。

Q1:为什么秋后还会发生中暑?

A1:立秋后高温还可能延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

Q2:中暑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A2: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Q3:中暑分为几类?

A3: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Q4:重症中暑有哪些表现?

A4: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Q5:一旦发生中暑该如何急救?

A5:出现中暑症状时,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2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的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4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

Q6:预防中暑的有效办法有哪些?

A6: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Q7:天气凉快,宝宝还要防中暑吗?

A7:如果家中有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虽然夏天过后天气逐渐凉快,但依然要预防宝宝中暑,尤其是冬春季,由于过度包裹,宝宝也会中暑,不过冬春中暑更准确地叫法是婴儿捂热综合征。

Q8:什么是婴儿捂热综合征?

A8: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的一种急症。

Q9:婴儿捂热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A9: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高热、面色苍白或灰白,继而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如果不及时处理,患儿很快会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僵直,并发抽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持续抽搐等症状。

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婴儿会很快休克,甚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Q10:如何防治婴儿捂热综合征?

A10:一旦发现婴儿患病,降温退热是急救的基本措施。

1立即让患儿离开热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等;

2切勿擅自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

3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还会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随时擦拭;

4做了如上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切莫掉以轻心;

5平时别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婴儿睡觉时切忌蒙着头或用棉被盖住其口鼻,以免影响呼吸;也不要摟着婴儿睡觉,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

猜你喜欢

立秋降温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立秋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立秋吃什么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立秋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