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彰显

2017-04-18李水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文性心灵

李水江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因此思想品德课应该抛弃那种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应该通过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等渠道彰显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人文性 文化特点 成长需要 心灵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65

新课标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定性可谓非常的准确到位。本文就选其中的人文性进行重点论述。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思想品德课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当然要彰显人文特征。

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强烈的青春期,青春期是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时期,也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即行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独立性即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由于初中生处于“自我”的萌芽时期,个体思想的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考虑不周全、无法顾及对方的感受等幼稚的心理特点。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要体现出青少年的特点。“尊重”意味着一种真诚的认可,即对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能力、行为等表示承认与认可,其中也伴随着赏识、赞扬、佩服、肯定、支持、高度评价等。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收到教育教学的实效。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这个时期的学生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不能够再把他们当作小学生来看待,要善于倾听他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独特见解,哪怕他们的解读带有个人色彩或幼稚可笑,也不能够讽刺、嘲笑或挖苦他们。要明白他们既不是小学生,也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成人。我们虽然不必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蹲下来,但更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平视他们。2.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我们更要客观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

性情、兴趣和品质,因势利导,充分發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满足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

学生的精神需要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学生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重视这一点,也是彰显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重要方面。但我们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的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等。初中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他们创造探索的需要增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对于课堂问题积极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该高高在上地认为学生就是小孩,而应该多与他们交往,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满足他们被信任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从而满足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需要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是合理的,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明辨是非,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早恋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呢?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早恋属于精神成长中男女同学交往的需要,这是青春期中正常的身心反应。其次,引导学生明确一般的男女生交往和早恋的区别。再次,引导学生明确早恋不属于青少年时期合理的精神需要,明确它的严重危害。当然除了早恋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精神上的需求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甄别,区别对待。

三、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谈体会、表演等各种形式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活泼生动起来。这是学生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早恋——美丽的错误”内容时,教师设计问题:“我们该如何认识早恋?”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在学习“做自立自强的人”内容时,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变成展示自我才华的“小舞台”;在学习“感悟青春”内容时,联系校园生活,教师设计了一个小菲与异性交往的歌舞剧等。

“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瑞伯雷斯语)这一观点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体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采用谈感受、小品或歌舞剧表演等形式,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身体会剧中人物的感受和思想,从而产生心灵的震动,有效地提高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融合程度。如果课堂上仅仅是教师枯燥乏味的口头说教,全无学生的体验过程,学生是很难融入生活性很强的思想品德课堂的。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怕麻烦,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切身感受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

四、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

优秀的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了许多优秀文化。例如:传统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崇尚完美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等。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人生当自强》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1.教师收集名人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演讲。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

筋骨瘫痪的霍金

双耳失聪的贝多芬

2.学生收集身边有自强精神的学生的故事,进行故事比赛。3.引导学生讨论自强的表现和实质。4.小组合作探究:祖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一个国家、民族有什么作用?

这样,由张海迪、霍金、贝多芬等中外名人到当代的普通人,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作用,教师带领学生逐渐进入 “自强”的大门,让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滋润,从而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要想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收到教育教学的实效,教师就必须抛弃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课堂、一张嘴的做法,必须牢牢抓住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这个重要抓手,想方设法,多途径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文性心灵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