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不是我不乖,是你没能力说服我

2017-04-18晏凌羊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教机构小朋友

晏凌羊

面对哭闹崩溃的“小磨人精”,你有没有威逼利诱与哄骗强迫双重上阵?

其实,你家的孩子早就在心里嘀咕着—

睡前,我无意间跟4岁半的女儿提起,这学期我给她报了英语兴趣班。结果,她一听说以后每周都要抽一两个小时去学英语口语,顿时哭得山崩地裂,大声喊着不想去……

其实,学英语这事儿还是她之前主动提出来的。两个月前,我带她去了一趟新加坡,飞机上有外国小朋友用英语跟她聊天,结果她听不懂,只好求我当翻译。回国之后,她悄悄对我说:“妈妈,我想去学英语,这样以后就可以跟外国小朋友聊天啦!”

女儿的要求,怎能拒绝?我火速联系了培训机构,带她去试听了两次课。她也觉得跟外教互动挺好玩,所以愉快地做出了报班的决定,还跟着我一起去交了钱。

可这才过去两个月,女儿居然出尔反尔了,对之前十分喜欢的英语兴趣班无比排斥。我问她为什么?她只是回答说:“上兴趣班不好玩,我可能听不懂外教老师说的话。”

我极力想打消她的顾虑,卖力描绘兴趣班的趣味性和外教老师的和蔼可亲,岂料人家已经全身沉浸在了痛苦和绝望之中,根本听不进去,到后来干脆号啕大哭。我一看这种状况,心下也有些着急:“夭寿啦,你不去就算了,这一万多块钱的费用我可要不回来啦!”

劝说不奏效,我开始吓唬她:“你要是不去学英语,就不能上小学、不能出国旅游、永远学不会唱《冰雪奇缘》主题曲……你这样做是说话不算话。这是你自己选的课程,哭着也得给我上完!”

女儿听完更崩溃了,眼泪疾风骤雨,根本没有停的样子。唉,威逼利诱简直是最差的沟通方式。等她平静下来以后,我转变了策略,开始给她“画饼”。

“宝贝,你知道吗?上英语课的培训机构刚刚装修过了,里面多了好多玩具和滑梯,所有上兴趣班的孩子都可以去玩,还有机会得到外教老师奖励的糖果和贴纸。兴趣班里,还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如果你在那里交到朋友,等天热了还可以约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游泳池里swimming!”女儿止住哭:“妈妈,什么是swimming?”我仿佛嗅到了转机:“你看,不學英语就不知道了吧!swimming就是游泳的意思。”女儿突然破涕为笑:“哎呀,妈妈,你怎么不早点儿说学英语这么好玩啊?那我们这周末就去好不好?”

这场小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但这个事情却让我思考良久:孩子不乖,很有可能是大人的说服方法有问题。

我的女儿一开始很抗拒学英语,并用号啕大哭表达她的抗拒时,我自己就变得焦虑无比,开始脑补一系列让我崩溃的画面:如果她非常抵触,那我只能去培训机构退钱—是我违约在先,跟培训机构沟通肯定不会很愉快—即便钱款能退回来,也要费好大一番周折。

一想到此,我就先产生了畏难心理,相比“去培训机构退钱”,还是“逼孩子去学”显得更容易些,所以就忍不住在言语上层层加码,希望能通过恐吓让女儿明白这事儿她没的选择。结果,只是适得其反。

然而,当我放下焦虑,平静下来,真正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把“不乖”“说话不算话”等负面词汇加诸于她身上,从她的兴趣点入手去说服她,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你看,不同的沟通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我们说话的态度、沟通的技巧、言语中隐藏的潜台词,会让孩子的反应天差地别。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乖、听不进父母的建议,可只要我们愿意停下来去反思,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存心与家长过不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弱,若是心里有“结”却没有及时得到疏导,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一直拴在“结”上,父母怎么说他们都听不进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找到那个“结”,想办法把它打开,才能进行下一步沟通。

当孩子陷入躁狂、崩溃时,大人也往往会跟着产生焦躁情绪。这时,我们最好先别急着训斥,别急着展示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而是学着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先来玩个深呼吸的游戏吧!”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吐出来,并示意孩子也这么做。等双方的情绪都平和了,沟通才会有效果。

家长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是培养出来的,我个人的体悟是尽量夸奖孩子,尽量就事论事,不因一点儿小事就将“不乖”等负面词汇搬出来给孩子定性。我们把“对孩子行为的评价”与“对孩子本身的评价”区分开来。谁都不愿意因为做错一件事情,整个人都受到否定。

孩子不听话,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说话不好听。与孩子沟通需要智慧,也需要方法。从来都没有一种方式是通用的公式,即使是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也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方法和策略。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放下傲慢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且行且学习。

猜你喜欢

外教机构小朋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找茬儿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