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建构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思路

2017-04-18钟雪雄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与学建构目标

钟雪雄

[摘 要] 自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多专家、教师提出了以“学”和“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的今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许多方面的转变,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以提出学生自主建构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路,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课堂教学;自主建构

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大致为:以学生为中心,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探究性问题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而通过课堂检测来完成教学评价。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弊端

1.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学习目的,主要指三维目标,具有一致性;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自己确定的,不同的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年龄阶段的不同,学习目标也必然存在差异,学习目标更突出多样性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中心,但容易忽视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如果只突出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导,任由学生率性学习,那么也会偏离课堂上的教与学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究,讨论交流也会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水准、能力和地位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提升了,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主演”转变为如今的“导演”。

3.培养了学生的释疑能力,但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能力。教师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来寻找答案,但在这个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问,这就是创新思维。

4.重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作用,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嘴巴用语言满堂灌,现在仍然是“教师推着学生走”,只不过换成了用课件来灌,教学容量非常大,學生始终没能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但是,学习是学生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知识的获取绝不是只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和协作会话中建构和生成的;学生的能力不是从教师的说教中自然生成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而逐步形成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以问题的引导作为起点,以师生的互动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作为精髓。

二、自主建构课堂模式要点

因此,我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知识建构型”模式是针对传统“知识传授型”视野中提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在设计时它具有以下特点:1、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并结合学习内容特征和学生的特征来制订教和学的目标;2、以教和学的目标作为提纲,紧紧扣住“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等。3、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又考虑组织指导、讨论交流、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等问题。

“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自主”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问题引导作为主线,给学生以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时间。教师的“主导”仅仅是围绕学生学习为中心展开的,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让他们自主完成对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接下来,我就以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实践为例,来概括它的特点:

1.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本课在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学习的重点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差异,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1],如尖子生和学困生的差异;打算将来学文或学理的差异;学习爱好与兴趣上的不同等。因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用差别性的教学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仅要设计与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合的学习问题,还要设计与学生个性相适合的情境问题和学习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总目标和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解,就应该进行分层次的教与学。学习目标相对低的学生只要求能理解它体现在联邦与州的分权与制衡以及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的分权与制衡;而学习目标相对高的学生则要加深理解,它还体现在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等方面。

2.以问题为核心。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来自“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解读”,是“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2]这里的“问题”,根据生成的时间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一是对历史课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这经常存在于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时产生的,如什么叫邦联制,什么叫共和制;二是教师根据课本知识创设的问题,这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已确定下来,属于预先就设计好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就是本课的重点或者难点,有时它可以通过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呈现出来。如美国1787年宪法中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三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出现的问题,在学习体验中碰到的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问题障碍等等,如学生学了邦联制与联邦制,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四是教学互动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如学习了美国总统制后,它与此前学过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等。

在问题的发现、生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激发者、引导者,主要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丰富而有用的学习资源。同时,特别要注意在课堂中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生成问题。如关于美国总统的选举,有同学就提出质疑,既然每届总统都要进行大选,那为什么课本上说美国总统选举是间接选举制;为什么美国总统是对宪法负责等等。教师对那些发现有意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便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

3.以学生的学为主线。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向“教学生学”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3]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义为问题的发现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等;学生的角色则转变为课前的主动学习者、课中的体验学习者、课后的回归学习者。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时间,教师教的时间不宜超过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学生学的时间应占三分之二,这样才能保证以学为中心,而这才真正体现了一堂课的精华。其中自主学习时间大约十分钟,而合作学习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点,既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组外交互式讨论时间,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例如在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时,就可以采取组外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三大组,一组扮演总统的角色,一组扮演国会议员的角色,最后一组扮演大法官的身份;各组内成员分别按照自己的角色从课本中找出自己的权力。自主学习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谁是美国的权力中心?这时可以邀请每个组的一位代表上台来辩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调控,并及时给予点拔和引导。最后学生认识到:不管是立法、司法还是行政权力都要受到彼此的制约,谁也无法成为权力中心,进而深刻体会到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辯论结束后,有学生生成问题:三权之间确实存在制约,但能保持平衡吗?现在总统的权力不是扩大了吗?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帮助学习,通过“剪刀、石头、布”的单向制约关系来反向说明三权分立是一种双向制约关系和利用跷跷板来说明它们之间的这种权力平衡。

4.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目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网上五花八门的课件充斥着教师的眼球。但是课件的教学容量过大,课堂学习难免有点囫囵吞枣,学生自主建构更无从谈起。基于此,多媒体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应围绕教与学的目标来设计,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目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如本课采用PPT教学,幻灯片不宜超过25张,这样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整合:(1)美国出生了!(宣告并赢得独立)(2)美国生病啦!(邦联体制的弊端)(3)赶紧开药方!(制定《1787年宪法》)(4)疗效显著!(建立了联邦政府,促进了美国的发展)(5)巩固治疗!(建立了两党制)。

三、总结

总之,上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质疑。上课中,在教师的组织下把等待式学习行为转变为体验式学习行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下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及时进行回归性的复习、整理和总结,从而巩固先前学习的效果。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方式,一定可以促进学习成绩持续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陈伟国.《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版.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教与学建构目标
楷书的教与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教与学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