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氏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失稳症60例

2017-04-18吕超锋陈丽兰余庆阳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经筋节段腰部

吕超锋,陈丽兰,余庆阳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腰椎失稳症(Lumbar instability syndrome)最早由Harris和Macnal提出[1],是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危险的一种疾病[2]。其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发现越来越多腰椎失稳症病患。笔者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应用斯氏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55.4±10.3)岁;平均病程(8.2±5.3)个月。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6岁~76岁,平均(56.9±11.2)岁;平均病程(7.7±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王文军[3]根据Kirkaldy-Willisd对脊柱失稳症的表述制定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诊断标准:①明显、反复腰痛,及有严重的酸痛或无力感;②局限性腰痛和/或伴下肢牵涉痛;③MRI或CT等检查可发现有明显腰椎间盘、椎间关节退变并排除其他疾病;④X线片示椎体前缘有牵拉骨赘形成或椎间隙明显狭窄,在腰椎动力位片(过伸、过曲及中立侧位X线片)病变相邻2个椎体间滑移>3 mm,病椎不超过2个节段,病变2个椎体相对成角>11°。

1.3 纳入标准

临床上以椎体前、后移不稳为多见,故选取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腰椎前后移不稳的患者为纳入对象。

1.4 排除标准

剔除椎管内占位、严重皮肤病、马尾神经受损及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2.1.1 腰腿部舒筋法

①点揉法:点揉腰背部膀胱经筋及沿下肢放射痛路线的筋结点。②推按腰部督脉及华佗夹脊和腰部膀胱经筋,若发现痛点部位,则予重点推按。③推按髂棘线、骶椎侧线及梨状肌、臀(大、中、小)肌等。④沿下肢放射痛路线行推按手法。⑤腰腿后伸斜扳法:医者一手按腰椎失稳节段(向后位移椎体),另手托住大腿。按与托二手配合一致用力,连续5次~10次。⑥腰部侧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一手按压患者肩前,另一手按压患者臀部,双手同时相向用力,连续2次~3次。⑦推擦法:用手掌推擦督脉、膀胱经筋路线的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

2.1.2 腰部功能锻炼

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即配合予腰部核心肌群训练;根据患者动态片提示是前屈型(椎体前移)的患者,嘱其行飞燕、三点支撑挺腰或五点支撑挺腰训练;后伸型(椎体后移)的患者,嘱其行屈膝屈髋滚腰法训练。

2.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斯氏针经筋刺法,斯氏针为自制不锈钢骨圆针,长约3寸,直径约2 mm;取穴以腰部压痛点为主穴,主要是责任节段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小关节、横突根部、横突间韧带、横突尖、骨纤维管及骨纤维孔等处,梨状肌、臀中肌压痛点为次穴,沿下肢麻痛路线的压痛点、筋结点为辅穴,一般5个~8个穴位;针刺方法以输刺法、关刺法为主。疗程: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2.3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责任节段华佗夹脊穴为主穴,配穴按下肢疼痛路线相对应的经脉上选穴,如膀胱经选四髎、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胆经选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等;针具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针灸毫针(1.5寸或3寸),针刺方法以输刺法、关刺法为主。电针仪使用青岛鑫升牌G6805-Ⅰ治疗仪,用连续波,治疗30 min,每天1次,14次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能坚持工作;有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腰部活动改善,可做轻便工作;无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水准。

3.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前后的中医疗效构成比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治愈率58.33 %、显效率83.33 %,有效率93.33 %;对照组治愈率33.33 %、显效率60.00 %,有效率83.33 %。两组患者治疗率、显效率、有效率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斯氏针经筋针刺治疗腰椎失稳症早期疼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经脉针刺治疗腰椎失稳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4.1 经筋的源流及实质

经筋源于《内经》,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薛立功[5]十二经筋实是十二条力线,是古人对人体肌肉、韧带、筋膜及其附属经筋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孙树椿[6]认为,“筋”相当于解剖学中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主要指肌腱、肌肉、关节囊、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

4.2 腰椎失稳症源于经筋病变

脊柱由椎体、椎弓根、椎板、小关节及横突组成,脊柱的稳定性,除小关节对其有约束作用外,主要靠周边的椎间盘、韧带、肌肉及关节囊的维系,《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即经筋有稳定脊柱的作用。当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甚至脱出,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出现松弛,致腰椎小关节负荷加大,小关节出现增生,甚或内聚、碎裂,不能维系椎体在正常位置,出现椎体间的不稳,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因椎体间的位移和牵拉,反射性引起周边肌肉紧张,以维持椎体在正常位置,病久则出现椎体缘牵张性骨刺或骨桥形成;椎体缘骨刺或骨桥和小关节的增生,又进而使椎体相对稳定,故腰椎节段的稳定是“退变—不稳—代偿—稳定”的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漫长的过程。从腰椎失稳症的发病过程可知,腰椎失稳症源于经筋病变,继而出现失稳,故腰椎失稳症的治疗应“筋骨并重”,在腰椎失稳症急性期,以治筋为先,通过针刺、舒筋手法等治疗,控制疼痛症状;在缓解期和康复期,以治骨为主,使用正脊纠正椎体位移,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同时加强腰部核心肌群训练,以达“筋强则骨束”,重建腰脊柱内外平衡。

4.3 斯氏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作用机理

腰椎失稳症的保守治疗方法较多,每种方法治疗腰椎失稳症均有一定疗效。目前临床上以各种方法组合式治疗为主,以手法+针刺治疗的组合较为广泛应用。从上面对照实验结果可知,针刺治疗对腰椎失稳症早期疼痛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而经筋针刺方法较经脉针刺方法,其效果更佳;经筋针刺疗法源于《黄帝内经》,在《灵枢经筋》篇中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走行和经筋病候表现,其治疗原则是“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即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点,亦即炎症部位或应力集中部位,如病灶节段的小关节、横突、骨纤维孔及骨纤维管和沿下肢放射疼痛路线的筋结点等,通过针刺这些部位,可以达到解除肌肉紧张,降低炎症部位压力,消除炎症,重新调整腰部肌肉动力学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我科自制斯氏针源于《黄帝内经》九针中的圆利针,其针尖锋利,针身圆,但中部无膨大,长约3寸。《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圆利针的用途为“以取暴气”,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疾患急性期疼痛。我科自制斯氏针因其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且针尖锋利,针刺时疼痛较小,易被患者接受,再加其针身较粗,对针刺方向能较好把握,对炎症部位及应力集中区亦有很好的减压作用;对筋结点亦有较强的舒筋散结功效;针刺方法可选用单针多向刺[7],如输刺法及关刺法,对一些筋结点亦可采用排刺法;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往往有较强烈的酸胀感,取针后,针眼处有时会少量出血,可配合拔罐放血疗法;一旦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即嘱患者在床上行腰背肌核心肌群训练,使“筋强骨束”,重建腰脊柱平衡,减少症状反复发作。

笔者认为,在临床上腰椎失稳症的各种治疗方法均应在“八纲辨证”,“筋出槽,骨错缝”及“经筋理论”和“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而斯氏针经筋刺法对治疗腰椎失稳症的急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Harris R I.Structual changes in the linbar interver tebral disce[J].J Bone Joint Surg,1954(36):304.

[2] 汪向东,王文军,朱一平,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796.

[3] 王文军,周江南.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4):37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5] 薛立功.中国经筋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4-15.

[6] 孙树椿.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7] 吴 飞.经筋针刺疗法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1):139-142.

猜你喜欢

经筋节段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