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唱心理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7张国成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声乐教学

【摘要】歌唱者通过对内外世界的认识,达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及演唱过程中的意识、想象和行为动作的目的。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普遍注重于强调歌唱的各种技能与技巧的表达,往往忽略了歌唱心理对于歌唱本身的作用和影响。在教学中积极培养歌唱意识,能够帮助学习者从根本上理解歌唱中的技巧和技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歌唱心理学 声乐教学 意识培养

【课题项目】论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的项目编号:2015JGB509。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14-01

《乐记》中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1]”它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而感情来自于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心理状态与歌唱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统一的互补关系。有了充分的心理认知和良好的心理意识,可以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提高歌唱水平;反过来,歌唱水平的提高、音乐技能的提升也完善歌唱意识。

一、歌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乐府传声》中记载:“乐生于心,人心惨生哀,人心舒声和[2]。”在歌唱行为中,既有心理活动(大脑的机能)对生理机能的指导作用,又有生理机能对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歌唱心理学通过人的意识行为催动、音乐想象力的发挥、自身能力的认知等几个方面指导歌唱的行为,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相互协调统一的结果。

(一)歌唱时的意识行为

人类活动是靠大脑下达指令到身体各个器官,进而产生行为的活动。歌唱者在练习时受指导者或歌曲范本的影响,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歌唱的音调和速度。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進行呼吸方法、咬字习惯、共鸣调节及表演动作等各个肌肉群组的特定练习,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无意识的行为调节。对于学生而言,是否能够正确地掌握歌唱发声的技巧,完成歌唱艺术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能否产生积极的歌唱心理和意识活动。

(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想象是以原有的或现实的音乐映像为媒介,聆听、回忆和创造新音乐的心理过程[3],当大脑接收到音乐信息时,会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音乐形象进行加工和创新。这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达,特别是音乐的直观演出表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音乐想象力不止在音乐情感的倾注,例如吸气是歌唱的入门法则。吸气法则的练习则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练习吸气时,想象自己身处于百花绽放的花园当中,通过深呼吸来感受百花的鲜美,演唱抒情歌曲时投入自己的温柔,呼吸会变得轻柔;演唱革命歌曲时庄重认真,音调变高,呼吸变得急促等等。各种富于变化的呼吸可以为我们开启歌唱的感官认知。

想象力是感性的思维,歌唱者在歌唱之时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歌曲之中,积极正确地培养歌唱者的自我想象的能力,使抽象的“音乐想象”过程变成具体的歌唱认知和歌唱习惯,理智地利用歌唱发声技术才是完成歌唱实践的关键。

(三)自身能力的认知

自身能力的认知是在声乐中对自己所能完成的、适合自身音色特点的曲目进行学习演唱的过程。它是歌唱心理学中重要的一方面。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在歌唱中通过不断地对歌唱现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培养歌唱者自身的歌唱心理,对歌唱实践活动进行有目的性和多样性的调节,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能力的认知。

二、声乐教学离不开歌唱心理学的支持

(一)歌唱意识的意义

每门学科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知识系统和学习方法。声乐教学中声音技能的训练是作为歌唱的基础而存在的,坚实的演唱技能是取得歌唱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前文提到歌唱者自我想象力的培养,将抽象变为具体,理智地运用歌唱发声技术完成歌唱,同时将肌肉记忆和歌唱能力归纳总结成为稳固的歌唱意识。

演唱能力有限、舞台经验匮乏与心智不成熟都是影响学生完成演唱的个人因素。这些原因会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时缺乏自信心,极易产生怯场的恐惧心理,即使日常训练有不错的基础,在恐惧的心理影响下,也会发挥失常而难以获得成功。日常的声乐教学和训练中,强调歌唱意识的独立性,演唱不能处在一种“凭感觉”和寻找“歌唱状态”的境地,要将声乐理论和实际演唱结合起来。

(二)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良好的歌唱心理要求各种音乐心态达到一个良性发展的平衡点,能够激发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技能与感情的完美结合,是每位歌唱者都希望达到的最佳状态。

“约拿情结”代表的是一种在机遇面前退后畏缩,甚至会自我逃避的心理[5]。它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只有在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演唱技巧,才能充满自信,达到身体机能与歌唱心理的完美结合,才能在舞台上酣畅淋漓地发挥。人类是个感情丰富的物种,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刻苦的训练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感情投入到歌曲中,训练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嗓音,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演唱能力的歌曲至关重要。在选择歌曲时仅仅注重歌曲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歌曲进行细致的了解研究,包括歌曲的历史、情绪、结构以及更深的寓意等,通过内在意识和外在肢体的统一完成作品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陈澔.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转引自彭晓玲编著:《声乐基础理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5]程刚.心理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张国成,讲师,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艺术系声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声乐教学
运动训练中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安全生产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