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探究

2017-04-17蔡克凯刘慧玲张钰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等院校环境保护

蔡克凯 刘慧玲 张钰涵

【摘要】根据受教育阶段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差异,环境教育区分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中小学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全面展开,而高等院校的粗放管理模式决定了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必须结合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展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发展缓慢,效果欠佳,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不仅没有起到延续、强化的作用,反而有弱化或断层的趋势,那么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如何创新,如何改革才能保证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呢?本文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高等院校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教育模式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差异,提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和环境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教育 高等院校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07-02

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弃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足见我国最高领导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重视从教育抓起。利用教育手段影响下一代人的环境意识,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环境保护工程的基石。

环境教育根据受教育阶段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差异,可以区分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从受教育层次的时间轴来看,环境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强化的过程,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表现出弱化或断层的势态,长期下去,后果非常严重。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而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提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環境教育的有效性和环境教育的质量。

1.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现状

1.1总体呈现弱化,局部甚至断层现象

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延续,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比,总体呈现出弱化的势头,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断层现象。长此以往,后果非常严重。惠杰等(2015)以常州地区高等院校为调研对象的研究发现,常州12所工科院校,开设环境类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多数高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普及,部分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甚至缺失和空白,从而使环境教育仅停留在口号上。

1.2高等院校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

高等院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的目标也有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否重视环境教育似乎对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前景没有太大影响,因此,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下属学院,都没有投入足够精力、物力和人力去开展环境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和学院的政策是直接影响教师对环境教育研究投入精力与研究深度的重要因素。

1.3师资严重不足

高等院校规模庞大,单单一个学院可能就已经超过了一个高中的规模,拿经济管理学院来说,如果有十个专业,意味着一个年级至少有10个班,本科在校生一般包括4个年级,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是如此庞大。高等院校除了环境学院有部分老师在本学院内开展环境教育外,其他学院几乎没有环境教育方面的老师,从生师比来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到何等程度。这就不难解释,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弱化或断层的现象。

1.4资金严重缺乏

高等院校环境普及教育的资金严重缺乏,甚至没有资金支持。在设有环境学院的高等院校,投入到环境教育研究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大多数资金都是投入到环境治理研究。在没有设置环境学院的高等院校,投入到环境教育研究的资金就更加有限了。政府虽然通过财政拨款支持高等院校的运行和发展,但没有明确的资金是支持环境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对环境教育研究给予稳定的投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研究不仅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且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

1.5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环境知识和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受到师资严重不足、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学校激励政策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动力,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教学内容陈旧。

2.加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高等院校大学生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是环境教育的黄金时期

现有调查研究普遍发现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但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严重(惠杰等,2015;刘明,2015;周润娟等,2014)。这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虽然接受了一定的环境教育,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中小学阶段,有老师们的组织,同学们的带领,他们参与过一定的环保实践,但并没有强化、固化成一种习惯。在进入高等院校后,他们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没有老师们、家长们的约束下,他们的行为开始随意化,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阶段。如果高等院的环境教育能够在中小学的基础上加以强化,那么他们的环保行为就是在自我约束下自主形成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没有强化,反而弱化或断层,那么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环境教育的成果都很可能付之东流。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严重脱节的根源,因为环境教育在高等院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没有得到强化。大学生在自我不受约束的条件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就要求在大学阶段进行更为有效的环境教育,将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效地转化成自发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大学阶段是环境教育的黄金阶段,如果能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不仅是自发的,而且将伴随着大学生今后的生活。

2.2大学生是即将组建新家庭单位的主要群体,将直接影响新家庭单位的环保行为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之所以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大学生是刚刚开始自我独立生活的群体,在此阶段,他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他们又经受过一系列的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加以正确引导,效果显著。大学生同时又是即将步入社会,组建新家庭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新的家庭单位的环保行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的环保意识。

2.3大学生是企业的高级预备人才,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企业未来的环保决策影响重大

不可否认,大学生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专业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进入企业后,大学生是企业重点培养的高级预备人才。企业决策层的高级人才大多数都是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他们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决策,尤其是与环保相关的决策。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是在大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的阶段所展开的,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4大学生是创业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决定新兴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企业,而企业行为主要取决于企业家。调查显示,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可见大学生是未来企业家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投入。高等院校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技术,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

3.高等院校如何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群体特征进行环境教育改革和创新

3.1环境教育模式

中小学按年级、按班级排课的教育模式,决定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模式主要是统一安排,集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全面展开,覆盖面广。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不可能像中小学那样,所有专业、所有年级一周排一次课,进行全面定期教育。高等院校以修满学分作为顺利毕业的条件。结合高等院校自由选课获取课程学分学习的特点,高等院校同样可以设置环境教育的学分,而且应该像体育、英语一样设置成必须要达到的学分,而不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就像体育可以选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样,环境教育的学分可以通过选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获得,如环境教育、绿色建筑等,还可以通过环保社团的环保实践获得,如参加10次以上环保社团组织的推广宣传、实践活动即可获得几个学分。

3.2环境教育内容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展开。中小学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的学习模式决定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同样是统一集中的模式,而大学生是高级专门人才,有自己的专属研究领域,毕业后即将进入不同的行业开展工作,他们对行业所涉及的环保知识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可以结合未来工作所属行业展开。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面临着择业、购房等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他们对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绿色食品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同样十分渴求。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结合大学生的知识需求而展开的环境教育将是非常有效的。

4.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实施途径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接力者,应该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4.1环境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环境教育学分,大概1~2个学分。获得学分的方式可以是选修环境教育类课程、参与环保社团的实践、或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践。

4.2环境教育教学方式

环境教育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课程教学、讲座、案例学习讨论、环保企业展示等。其中以课程教学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4.3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可以参考:环境教育通识课、绿色建筑、能源行业环境教育、农副产品行业环境教育等。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内容应结合专业知识需求,讲解不同行业涉及的环保知识。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决定了未来就业的行业,结合未来就业的行业,传授讲解与企业相关的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讲解绿色建筑环保知识。大学生是即将组建新家庭的主要群体,是未来住宅消费的刚需群体,他们对绿色建筑的知识有很大的需求,开设绿色建筑课程不仅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建筑与人体健康及舒适度,建筑使用中的节能效应,从而了解绿色住宅的价值,真正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践行环保。

4.4支持、利用环保社团

社团是高等院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近年来,高校环保社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是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的具体表现。社团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环境教育应与环保社团联合起来,一方面给予专业性的环境教育,一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充分利用环保社团的影响力进行宣传和教育。

4.5环境教育讲座

讲座可以参考介绍先进环保技术,最新的环保动态,以及当前面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介绍先进的环保技术,不仅进行了有效的环境教育,而且有助于创业大学生优选创业项目。大学生是极具创新精神的群体,介绍尚未解决的环境问题和当前研究的现状,在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去解决问题的热情。

4.6环境教育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可以参考利用上市公司的真实事例展开讨论。如以某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为案例,对案例的深入展开与讨论,不仅宣传了相关行业的环保知识,而且可以了解当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违规的经济后果。

4.7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参观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如格林美等,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通过展示变废为宝的过程,加大宣传电子废弃物回收桶的环保价值,调动大学生将废弃物进行源头分类的积极性,自觉将电子废弃物投入电子废弃物回收桶内,履行环保责任。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增强知名度,并吸引优秀人才,高等院校则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环境教育。

4.8环保宣传

高等院校食堂贴出的“不剩饭、不剩菜”的宣传语,从横幅到每张餐桌,都有醒目的提示,效果非常好。环境教育同样也可以通过环保宣传标语进行宣传,如食堂、寝室、超市等都是很好的宣传地点。

5.结论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石,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则是环境教育的黄金阶段和冲刺阶段。高等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展开充分必要的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才惠莲.我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84-87.

[2]陈海滨,胡洋,刘芳芳,李晓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引发的全民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75-78.

[3]刘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环保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73-174.

[4]马晓力.非环境专业高校学生环保思想普及教育研究[J]. 环境教育,2011(5):60-62.

[5]翟子豪.气候行动,从环境教育开始[N].光明日报,2015-12-8(15).

作者简介:

蔡克凯,工学学士,高级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為绿色建筑。

刘慧玲,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

张钰涵,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环保实践。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高等院校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