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2017-04-17赵峥黄岳明
赵峥 黄岳明
【摘要】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创新创造力人才的培养使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创造了环境,教育教学在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基于此,学生素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学生素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 创造力 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18-01
创造力是人特有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推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通过实验分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进行了研究。
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形式,利用心理测试(智力测验、创造性思维测验)与教学实验(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创造力是否需要进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是否具有关联性;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学质量是否具有影响性,从而分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可行性[1]。
实验对象:从三年级4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120人),作为实验班(60人)与对照班(60人)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检测。其中两个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创造性倾向、学习成绩以及创造思维水平大致相同。
实验策略: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传授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外,利用创造性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定期组织创造性活动,用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对照组则运用常规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检测并记录。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可以用通过教学培养得以激发与提升,在教学中进行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个性优势,并促进其有效发展,忽略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将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精神退化[2]。与此同时,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实践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
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教育教学以及学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与创造意识的提升。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知到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但是创造潜能的实现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激发和培养,从而使创造潜能转变为创造力。
其次,教育工作者在明确认知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上,应科学合理利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构。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下,贯彻落实求异求优、民主和谐、启发引导、激发创新、科学评价、学生自主等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具有创造性的学科教学情境,并实行具有创造性策略,培养学生创造力。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学生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融合教学时,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有倾向性的进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教育工作者应将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具有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符合了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实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学生素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1):94-100.
[2]楊滨.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创客教育——以兰州市A校基于VP创客空间的PBL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07):34-42.
作者简介:
赵峥,男,湖南汩罗市人,汉族,职称: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