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及研究

2017-04-17*李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苯并芘煤焦油深加工

*李 鹏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839303)

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及研究

*李 鹏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839303)

针对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煤焦油深加工过程风险因子,内容有:煤焦油贮存环境风险因子,煤焦油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子,运输环节环境风险因子三方面内容.此外,还探讨了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预防控制措施,内容包括: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总结了改进深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加强创新科学技术,采取循环经济战略,推行洁净煤技术.

煤焦油;环境风险;创新技术

1.煤焦油深加工过程风险因子

(1)煤焦油贮存环境风险因子

对煤焦油进行深加工过程中,贮存环境存在一定风险因子,例如在原料罐区进行贮存,贮存的主要设备有煤焦油储罐和焦油输送泵,贮存的主要物料为焦油,其中存在的风险因子有:蒽、萘、芴、菲、苊、苊烯、荧蒽、苯并芘、苯并(a)芘等;在中间槽区,贮存的是污水焦油,其中含有的危险因子有:蒽、萘、芴、菲、苊、苊烯、荧蒽、苯并芘、苯并(a)芘等;在成品罐贮存区,贮存清油、酚油的,其中含有的危险因子有:苯并芘、蒽、菲、芘等.

(2)煤焦油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子

原料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子有:蒽、萘、芴、菲、苊、苊烯、荧蒽、苯并芘、苯并(a)芘等.进行沥青生产阶段,危险因子为苯并芘、蒽、菲、芘等.在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过程中,危险因子有苯并芘.综上所述,在对煤焦油进行具体处理过程中,基本涵盖所有风险因子,这些风险因子可以分为中、高风险因子.

(3)运输环节环境风险因子

在对煤焦油进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油罐破损以及车祸事故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产品泄露情况,从而造成人员中毒.此外,如果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就会引发爆炸,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事故.相应厂区内,相应管道对不同的设备和管体中存在的煤焦油进行运输,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事故.如果管道或者阀门发生破损情况,就有可能会出现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对煤焦油进行长距离运输,一般是通过铁路、或者汽车罐车方式.在具体运输时,通过单独装运方式,确保容器不能发生泄露、不能发生倒塌、不坠落并且要求其不能出现破损,对此人们通常使用专用的槽车进行运输.在对煤焦油进行实际运输过程中,需要为运输车辆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禁止和酸类、易燃物和有机物等共同运输,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

2.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预防控制措施

(1)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如果发生泄漏,应当禁止火种靠近,此外还需将电源切断,停止作业,适当改变工艺流程,降低运行负荷等,并对泄漏源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相对合适的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等将泄漏源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现象,则立即报警,消防人员配合灭火,针对储罐和其他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要求人员紧急撤退.并可启动电磁阀、排气扇等外联设备,自动排除隐患.在煤焦油当中,还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泄露,会对人员身体带来伤害,如沥青烟、苯并芘、非甲烷等.针对气体泄露情况,相应单位可以安装固定式煤焦油报警器,对各个监测点进行控制,其中有气体检测器,当气体泄露后,会发出报警.气体探测器针对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作为标准,对信号进行转换,然后通过线缆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当罐区的液体发生泄漏的时候,需要将雨阀进行及时关闭,以避免物料出现外流现象,同时避免有机物料和消防水等进入到水体当中去,导致有害物质蒸发成喷射的物状水,导致气体在高空快速扩散.在有害物体上方形成一个覆盖层,从而避免气体蒸发,对已经收集的外泄物运输到废物处置场地,此后通过消防水对剩余的物料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水排入到事故槽当中.若煤焦油泄露量过大,已经流入到装置外侧,这种情况下则应当对其进行稀碱处理,也可以使用消防水对其进行喷淋,使用的材料可以是砂土,也可以是苏打灰,然后喷洒在泄漏物表面,进行混合吸收.

3.改进深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强创新科学技术

要想进一步改善我国煤焦油生产加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最需要做的就是创新加工技术,促使煤焦油整体生产和加工水平得以提升.一方面,对我国煤炭、化工产业等进行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对我国煤焦油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不断优化和进一步改造,促使企业掌握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加工以及生产技术,提升企业对煤焦油的深加工技术水平.实现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最终促使煤炭深加工生产环境问题得以改善.另外一方面,以企业对煤焦油深加工的总量为依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从而促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降低深加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2)采取循环经济战略

要想有效解决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除了要进一步推进创新技术之外,还应当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式进行大力推广.企业注重通过循环经济战略改善环境问题,对矿产资源、环境等因素做出综合性分析.

(3)推行洁净煤技术

一方面对煤焦油深加工技术进行大力开发,倡导使用精细化加工开发和投入.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要想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促使煤焦油单组的反利效率得以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产品纯度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先对生产工艺的配套设备进行改善,尽量增加价值组分,将企业的加工产业链进行大力延伸,从而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对煤炭投入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手段对煤焦油进行加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煤炭燃烧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企业要注重对洁净煤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动,为进一步解决煤焦油深加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奠定基础.

(4)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的控制

上述内容已经阐述,我国进行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工业污染和技术水平低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技术水平低是导致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对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排放物的控制,并且对废弃物进行严格处理,从生产末端到源头,对整个生产过程煤焦油深加工进行预防和控制,并和集中综合控制方式相结合,促使环境污染问题得以缓解,此外还要注重煤焦油在使用过程中为环境带来的污染.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煤焦油深加工和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煤焦油生产深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要想对污染问题进行科学解决,就需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相关企业要大力创新深加工技术,通过洁净技术进行煤焦油的加工,对污染排放物进行科学处理,从全面的角度对煤焦油深加工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1]付再华,刘同飞,崔广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的应用[J].河北化工,2011,10:73-77.

[2]边晓松.我国煤焦油深加工行业结构调整加速[J].中国石化,2017,01:29-31.

李鹏(1976-),男,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煤化工生产管理和煤转化及深加工.

Study on Environmental Risk in Deep Processing of Coal Tar

Li Peng
(Xinjiang Guanghui Coal Clean and Chemical co. LTD, Xinjiang, 83930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nd elaborates the risk factors in deep peocessing of coal tar. Contents include: risk factors of coal tar storage environment, risk factors of coal tar in the process of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transport link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oal tar deep processing. Contents include: security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It summarize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improved deep processing waste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ntents include: enhancement cre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opting cyclic economic strategy and carrying out clean coal technology.

coal tar;environmental risk;creative technology

T

A

猜你喜欢

苯并芘煤焦油深加工
煤焦油中金属及灰分脱除技术研究
为什么烧烤食物不宜多吃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煤焦油固定床催化加氢工艺实验
棉籽及棉籽油中苯并芘的来源研究
农产品深加工 亦喜亦忧谨慎前行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再生胶业将以技术规范淘汰煤焦油
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发展分析
溶剂效应对脱除煤沥青中3,4-苯并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