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2017-04-17关红丽

当代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医学院校学分

关红丽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 沈阳 110300)

医学院校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关红丽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 沈阳 110300)

医学选修课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职院校也尝试推行选修课。旨在完善医学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认识我国中职医学院校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对我国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选修课;必修课;学分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中职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变化。医学选修课不断充实到教学中来,以实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1]。但在我国医学中职教育实施过程中,就选修课教学的运行情况及效果看,无论从学校、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普遍重视对必修课的监督、考核,忽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已成为很多医学院校的共性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选修课教学中就医学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做了大量调查,并就如何改进做了分析、实践,现将心得介绍如下。

1 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1.1 选修课设置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多数医学院校,选修课的开设通常是经教研室申请,学校依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是否开设。在所申请的选修课中,部分课程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大纲,临时拼凑现象时有存在。同时还存在教师能讲好哪门课就开哪门课,哪门课学时不足就用选修课补充等问题。有些公选课授课教师缺乏教授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单是出于个人爱好而申请开课。如此种种,造成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教授内容上的随意性,这势必造成选修课授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对知识传授只能是停留于表面的泛泛介绍,没有广度及深度,很难适应医学中职教育的需要。其结果自然导致学生对选修课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甚至形成“选修课就那么回事”的偏见。同时,学校对选修课没有明确的考核方案,造成学生选课时哪门好过选哪门的现象,严重偏离选修课开设的宗旨。

1.2 选修课必修化 中职学校设置的选修课分限制性选修课程(某些特定专业指定选修课程,该专业来说可视为必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公选课)两种。就目前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情况看,限制性选修课远远多于公选课,导致学生选课时,几乎没有选择余地,造成有课必选的现象。一门非限制性选修课同专业、同年级上百人选的现象经常存在,造成选修课必修化。不要认为这是学生好学的表现,只是选修课数量有限,为拿到学分,学生只好如此。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学习主动性差,漏课率极高的现状。同时,由于选修课上课人数都有一定限制,在学分的驱动下,对课程没兴趣的学生为拿到学分“积极”选课,而感兴趣的同学因名额限制又不得不“被迫”放弃。有的学校,将选修课学分与学生的综合测评挂钩,学生为了不落后于他人,有课就选,进一步导致上述现象的恶化。

1.3 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授课时间不合理 医学中职学校由于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问题一直存在。医学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为避免与必修课在教学资源上发生冲突,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大包大揽,从头到尾向学生输灌性教学,学生学习被动[2]。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无实验(实践)教学或开出率不足。学生机械地学习了理论,并无实践可言,结果是对所学科目,虽授之于师,却难学以自用,实践技能极差,形成学分没少拿,能力不见长的现象。同时,医学选修课为避免与必修课在时间上冲突,多安排在晚间或双休日授课,这势必与学生的休息、课外活动发生冲突,造成选修课“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可以不上”的局面。学生缺课严重,结果自然是课没少选,知识、技能却无长进。

1.4 选修课学习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选修课开设旨在给学生提供给更多、更丰富的课程,利于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来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但就医学院校学生的选课情况来看,选课缺乏计划性,不关心所选是否有助于实现自我的学习规划。普遍存在哪门学分高选哪门课,哪门好过选哪门课的现象,盲从性明显,功利心了然。只为学分而选课,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 改进措施

2.1 严把审核关,使选修课不再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鸡肋” 医学中职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应进行严格审核,杜绝选修课开设的随意性问题。教务科应要求申请选修课的教研室认真拟定选修课教学大纲,以加强选修课授课的系统性。认真审核选修课授课教师资格。必须认识到,选修课是中职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承担选修课程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向学生展示专业知识,更要有严谨的治学作风,严格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以其达到选修课的授课目的。重视对选修课授课教师的教学督导,加强对所授科目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学校应把选修课教师及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考核范畴,不定期对选修课教师进行教学检查,抽查教师授课内容是否与教学计划吻合,是否遵守授课时间,防止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随意性问题,确保教师在授课中突出重点、难点,保证广度、深度。同时,增加学生对选修课授课教师的评价力度,将选修课的授课教师一并列入教师考核范畴,对授课优秀的选修课教师予以奖励,以激励选修课授课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授课质量。教研室应规避以选修课补偿必修课学时不足的问题,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内容的重复。

2.2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予选修课以活力 在授课中,应不断改进选修课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教师在授课中应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向学生灌输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参与教师科研等,改变选修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抽象、乏味等问题[3],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适度增加公选课比例,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就医学高校的选修课而言,限制性选修课比例较大,而公共选修课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为使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应考虑加大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力度,增加学生感兴趣科目的开出比例,杜绝选修课学时平均化现象,同时适当增加人文类选修课的开课比例,聘请大专院校教师来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以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医学生学识及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2.4 严把选修课考核环节,杜绝轻松过关现象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内外作业完成率的考核,杜绝学生上网抄袭论文应付过关现象的存在。开设选修课时,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开列供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并拟定讨论内容,要求学生以论文或小组讨论报告的形式完成。这样,既可以延伸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又可在阅读或讨论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应加强对选修课出勤率的考核,避免只关心授课内容,漠视组织教学的问题。学校应配合教师对选修课出勤率做出相关规定,避免出现只要两头(报名、考试)见人,就能轻松过关的现象。同时,还应根据选修课的学科特点,规范考核形式,降低不负责任的开卷考试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充分认识选修课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选修课开设的目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去努力,而做为教师责任尤为重大。

[1] 王俊,黄薇.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改进措施探索——以皖南医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37-38.

[2] 于京珍,栾志学,等.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84-85.

[3] 杨青珍,王锋.生物科学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44-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94

猜你喜欢

必修课医学院校学分
鲸宝宝的必修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