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患者择时用药的护理疗效分析
2017-04-17杨帆
杨帆
(丹东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胃脘痛患者择时用药的护理疗效分析
杨帆
(丹东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分析择时用药护理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胃脘痛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胃脘痛病例予以一般给药护理,观察组予以择时用药护理,比较两组胃脘痛病例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对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和对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相关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朊痛患者群体施以择时用药护理干预,在提高该类病例临床用药疗效及对给药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独具价值。
择时用药;护理;胃脘痛;疗效;分析
胃脘痛类属于脾胃病的常见病证范畴[1],该病证的临床特征是疼痛程度剧烈且时作时止,常令患者痛苦难忍,当前对该病症的干预主要为药物治疗方案[2],故而为该类病例提供科学适宜的给药护理是保证其用药疗效的重要基础,十分有必要对给药护理方法做出积极探讨。基于人体生理活动在特定时序上所存在的规律性表现[3],择时用药护理做为临床护理对时间医学的具体应用形式,与胃脘痛患者对给药护理的实施要求存在一致性。本研究旨在分析择时用药护理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因胃脘痛于丹东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21~69岁,平均(37.7±7.8)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6.3±2.5)个月。120例胃脘痛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表现出程度不等的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恶心反酸等临床不适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入选研究对象的病程、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给药护理常规,观察组予以择时用药护理。具体护理方式为:(1)向胃朊痛患者说明择时用药的依据,提高患者依从性。(2)择时用药护理基本内容。指导并督促胃朊痛患者于午饭前1~2 h时间区域内服用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等抗酸类药物,并于20:00再加服一次抗酸类药物。胶态次枸橼酸铋和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宜于进食前的30 min~1 h内给药,同时还需注意在服下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前1 h至用药后30 min的时间区域内不宜进食,以避免因药物与食物中蛋白质的混合而失去药效。胃必治以及胃舒平等制酸类药物应于餐后1~3 h和睡前的时间区域内服用,有效地避免胃酸过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胃脘痛病例干预后临床用药疗效、对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用药疗效的评定标准,显效:研究对象临床不适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其各项指标均为正常;有效:研究对象临床不适症状获得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正常;无效:研究对象临床不适症状未获得改善甚至加重[4]。临床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研究对象对本科室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科室自行设计,由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评价分值为0~100分,评价分值与研究对象的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得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显效和有效共57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用药护理的满意度为(93.58±6.35)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显效和有效共51例,总有效率为85.00%,对用药护理的满意度为(89.98±8.27)分,两组上述两个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时间药理学研究者们认为,机体一日内胃酸分泌自有其规律性:自中午开始分泌量缓慢上升,其急剧上升期为20:00左右,而其分泌高峰期则为22:00,故而要结合胃酸分泌的上述规律服用药物,以便在最大程度发挥各类治疗药物效用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等抗酸类药物,宜与餐同服或于进食后即刻服用,主要是因患者进餐时食物对胃液的混合搅拌使胃酸产生相对刺激性较小,而当胃液因进食而达分泌高峰时,上述药物也恰恰到达了其血药浓度的高峰,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胃酸过多。胶态次枸橼酸铋和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宜于进食前的30 min~1 h给药,患者的胃内容物在此时间区域中已排空,此时服用上述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可快速在胃部溃疡和炎症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在之后的进食过程中有效保护溃疡和炎症表面免受食物和胃酸刺激,发挥药物的促愈功效,同时还需注意在服下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前1 h至用药后30 min的时间区域内不宜进食,以避免因药物与食物中蛋白质的混合而失去药效。胃必治以及胃舒平等制酸类药物应于餐后1~3 h和睡前的时间区域内服用,这是针对胃酸分泌量在进餐后达高峰的规律而实施的择时用药护理,于胃排空后以及睡前服用制酸类药物有利于为溃疡和炎症表面提供进一步的保护,促进其修复进程。依据时间药理学理论,药物的服用时间应当与机体固有的生物变化节律性相顺应方能发挥药物的最大治疗效应,依据人体生物变化的节律性实施择时给药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5]。
本研究中,经择时给药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用药疗效及对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胃朊痛患者群体施以择时用药护理干预,在提高该类病例临床用药疗效及对给药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独具价值。本研究通过对试验组胃朊痛患者群体施以的择时用药护理,实现了对机体内部所存在的生物时序变化规律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的良性、双向调适,有利于帮助胃朊痛患者保护其胃部损伤面免受刺激因素伤害,进而获得促进愈合的良好临床用药效果,提高了患者对给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1] 吕艳,黄贵华,韦衡秋,等.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在胃脘痛护理中的规范化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4):1297-1299.
[2] 胡乃毅,张江春.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70-171.
[3] 胡乃毅,张江春.从中医择时用药探讨风湿病患者的服药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38-39.
[4] 薛亚萍,王军虎.护理干预胃朊痛病人用药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0):165-166.
[5] 王祖才.依据时间药理指导择时用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5):78-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