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17-04-17李婷徐晓周燕杨洋陈伟芳郑涛
李婷,徐晓,周燕,杨洋,陈伟芳,郑涛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李婷,徐晓,周燕,杨洋,陈伟芳,郑涛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8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其中497例为胸腔积液、164例为腹腔积液、19例为心包腔积液),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涂片并制备石蜡包埋细胞块。若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测涂片或细胞切块中发现存在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则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法。结果 本组680例患者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验中共诊断出365例良性胸腔积液、174例良性腹腔积液和13例良性心包积液,44例采取了二步法,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例加作了抗酸染色检验。胸腔积液中31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明确诊断25例,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未提示组织来源信息,6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腹腔积液8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5例明确诊断,2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信息,1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心包积液中3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明确诊断,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结论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其定性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同时还能明确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浆膜腔积液;诊断价值
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能对细胞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定性诊断,这一检查诊断方法具有微创、快捷和简便的优点,因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1]。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选取68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对其进行了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处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获得了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浆膜积液患者共68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临床病例检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411例,女性患者269例。年龄42~68岁,平均(54.29±8.61)岁,其中497例为胸腔积液、164例为腹腔积液、19例为心包腔积液。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取浆膜腔积液并制作标本,将新鲜浆膜腔积液标本静置约30 min,取近玻璃瓶底的5 mL液体,放弃上清液[2]。将所取液体置于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min,离心时间约为15 min,而后常规涂片。在剩余液体中加入等量的浓度为95%的乙醇,摇晃混匀后静置约30 min,带瓶底有白色絮状物形成后取近瓶底的5 mL液体。再将所取液体放入试管中离心,3 000 r/min,离心时间约为15 min,弃去上清液后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3]。接着再次离心,3000r/min,离心时间约为5 min,而后弃去上清液将沉渣用滤纸包裹,使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和脱水处理,最后使用石蜡包埋。将使用石蜡包埋好的细胞块切片,厚度为3μm,使用HE染色处理,进行镜检,若在涂片或细胞切块中有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时,则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检验法[4]。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采取了浆膜腔积液作标本,并进行了涂片和石蜡包埋细胞块HE切片,根据其细胞形态学特点,共诊断出365例良性胸腔积液、174例良性腹腔积液和13例良性心包积液;共有83例浆膜腔积液标本涂片或细胞切块中发现有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存在(由于沉渣石蜡包埋组织中细胞成分太少而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其中59例为胸腔积液、22例为腹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44例采取了二步法,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例加作了抗酸染色检验。
胸腔积液中共有31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明确诊断的有25例(21例肺腺癌、1例尿路上皮癌、1例B细胞淋巴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乳腺腺癌),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未提示组织来源信息,5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腹腔积液中共有8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5例明确诊断(1例消化道来源的腺癌、1例肺腺癌、3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其中2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信息,1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心包积液中3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2例明确诊断(1例乳腺腺癌、1例肺腺癌),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
3 讨论
浆膜腔积液可能是肿瘤的首发症状(特殊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症状),也有可能是多种肿瘤的伴发症状[5]。尽管如此,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特征不典型或是缺乏临床特征表现时,该病在临床上的病理诊断难度将加大。脱落细胞检查中却上组织学形态,在由于炎症等其他因素所导致的间皮细胞增生的鉴别诊断中难度较大,加上细胞形态学诊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对细胞来源的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法,将制备出的细胞块中存在可以恶性肿瘤细胞的样本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从而判断并明确细胞的组织来源。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法中石蜡包埋的组织细胞块可进行反复切片,这样对于后续的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均很便利,特别是对于无法进行活检的病例,使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其标本可在其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巨大作用。沉渣石蜡包埋细胞块与石蜡包埋组织块技术十分相似,通过增加待检细胞数量,且细胞在经过固定后的形态与组织学切片中的细胞形态非常接近,这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了便利。
本研究中沉渣石蜡包埋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有32例腺癌,这与临床中关于转移性肿瘤中以腺癌最为多见的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脱落细胞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很好的弥补,能为其诊断中难以鉴别的地方提供辅助诊断线索,在细胞来源的判断中能发挥重大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中,5例胸腔积液和1例腹腔积液涂片检查中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但细胞块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表达,仅仅只是辅助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在细胞量较少或是经过治疗后的患者样本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果则表示明确诊断,但阴性也并非排除标准,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具体分析才能下定论。除此之外,浆膜腔积液沉渣细胞块中的细胞数量与多项因素相关,包括是否病变、采集到的浆膜腔积液是否及时处理、操作过程是否严格规范、血清离心时间是否充足、沉渣的留取是否准确等。
[1] 王炳淑,刘友斌,卜平凤,等.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对浆膜腔积液的定性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5,13(28):98-99.
[2] 翟辉霞,李文灿.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44-145.
[3] 朱林琳,罗明惠,孟亚飞,等.免疫组化抗体联合应用在胸腹水沉渣包埋病理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 (18):45.
[4] 朱利,刘双元,冯君,等.胸腹水沉渣切片对肿瘤细胞诊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37,1039.
[5] 邓志勇,李海,陈芳,等.细胞块石蜡切片技术在癌性胸腔及腹腔积液诊断中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 (10):998-9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