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

2017-04-17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胸痛病情常规

肖 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

肖 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目的:探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急诊室;急性胸痛;护理

急性胸痛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呼吸疼痛等,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急、病情轻重不一等特点,这就给临床疾病控制带来了困难,一旦诊断和处理不当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误诊和漏诊,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探讨临床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对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存在间歇性胸痛症状。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4.5±6.1)岁。其中心肌功能异常13例,支气管炎11例,急性心梗6例,气胸4例,胸腔积液2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3岁,平均(34.7±6.0)岁。其中心肌功能异常12例,支气管炎11例,急性心梗7例,气胸5例,胸腔积液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心理护理:首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病情,做到举止有礼,言谈和蔼可亲,通过宣传册子、黑板报、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从而乐观、坦然接受治疗,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和抵抗心理;其次,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最后,应多多鼓励患者,并向患者介绍过往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以及是否存在持续性胸痛,必要时可给予患者硝酸酯类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楚;根据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评估进行分级,高危患者应提前给予一定的应急措施,以免病情加重;密切关注患者的表情及脸色变化,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

(3)高危护理干预:急性胸痛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胸腔积液等均为高危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猝死。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高危护理干预措施。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通患者静脉通道,备好应急药物,并做好心电监护、供氧和急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感觉进行评分,其中0分为无痛感,10分为最痛。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间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间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1d护理后5d常规组403.5±1.25.5±1.28.6±1.2观察组403.5±1.34.2±1.36.1±1.3 T值0.004.658.94 P值>0.05<0.05<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 结果

2.1 VAS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1d、5d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明显缓解,且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5%(33/40),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胸痛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包括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胸腔积液等,且病因不同而表现不同部位、性质和程度的疼痛,一般临床致死率较高[1]。因此,及时、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至关重要。急性胸痛一般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应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级,然后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做好高危急救工作[2]。此外,患者一般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进行术前开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本实验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高危护理干预等方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彭舒[3]对8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靳东亮,雎德道.急性胸痛6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140.

[2]余颖惠,王绍芳.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86-87.

猜你喜欢

胸痛病情常规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常规之外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有些胸痛会猝死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别受限于常规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