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与护理

2017-04-17章丽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源性收治内镜

章丽芳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下沙医院)内窥镜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加强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与护理

章丽芳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下沙医院)内窥镜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目的:探讨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方法,使内镜室实现规范化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方法:从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内镜室常规管理;从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内镜室感染控制与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11.54%),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诊疗安全性。

内镜室;感染控制;管理;护理

内镜检查是诊治某些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消化内镜会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器官,如果诊治之前消化内镜消毒不彻底,则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我院在2016年实施了内镜室感染控制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其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5年1月至12月、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各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7例,女6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68±6.34)岁。观察组:男65例,女6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4.24±6.47)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内镜室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内镜室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第一,对医务人员培训。内镜的结构复杂,消毒程序繁琐,这就要求消毒人员具备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方法,熟悉消毒流程。因此,内镜室需定期安排护士参加医院安排的内镜消毒操作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结束之后,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成绩合格的护士才能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而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则继续接受培训,直至合格[2]。最后,在培训活动中,还应指导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职业伤害。第二,对内镜室进行合理布局。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与诊疗环境的布局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布局科学合理,则能有效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内镜室而言,应将其分割成三个区域,即缓冲区、污染区和清洁区。其中,缓冲区主要用于医护人员书写文书、处理文件[3]。与缓冲区相连的是污染区,此区域主要用于患者更衣、内镜消毒、内镜检查以及患者麻醉恢复。清洁区则是医务人员的主要活动区域,医务人员可在此区域更衣、沐浴、如厕、值班;如果患者要进入此区域,则应从专门通道进入,以预防感染。第三,加强感染防控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①对内镜室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隔离制度、设备消毒清洁制度、保洁监控制度等,使各项工作均能有序进行;③重点监控容易引发感染的环节;④不交叉使用床单、床位、弯盘以及各种穿戴用品,保证一人一物,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物品。第四,规范内镜消毒、清洗流程。①根据内镜的种类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消毒与清洗,比如对软式内镜的消毒、清洗方法为先用干燥、干净的布擦除仪器表面的污渍,之后送气送水十分钟,再进行水洗和酶洗,接着全面消毒,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并干燥、妥善保存;对硬式内镜的消毒、清洗方法为现用流动水冲洗,之后擦干,再将其放在多酶洗液中浸泡;对管腔的消毒清洗方式为先用高压水枪冲洗,之后再超声清洗,再用高压蒸汽干燥,最后无菌存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11.54%),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内镜室工作不仅专业性高,而且强度大,如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则很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目前,加强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次研究对此进行了专项探讨,对比分析了内镜室常规管理与内镜室感染控制及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内镜室感染控制及护理措施的患者其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导致内镜室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为内镜消毒、清洗不彻底、内镜室环境管理不规范、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较弱等。若要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则需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医务人员培训、内镜室合理布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镜消毒及清洗流程。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旨在从根源上消除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进而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而最终的结果也证实这种管理方法优于常规管理,预期管理效果达成。

综上,加强内镜室的感染控制与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内镜室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诊疗安全性,意义重大。

[1]余德兰.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3(04):882-883.

[2]王莲芬.消化内镜室控制医院感染流程优化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40(04):283-284.

[3]黄群燕,黄依波.内镜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2(09):28-29.

猜你喜欢

医源性收治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宁夏定点医院收治6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治疗经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