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为药抗栓 功效各不同

2017-04-17

保健与生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抗凝血抗凝剂老张

祖 春

年初,老张突发脑梗死。治疗期间,医生发现他存在“心房颤动”。医生推测,这可能是引起老张脑梗死的“元凶”。经过神经内科和心脏科医生共同会诊后,医生建议老张使用抗凝剂治疗。老张很疑惑地问医生:“我已经在使用抗凝剂,为什么还要用?”原来老张一直误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当成“抗凝剂”在使用。实际上,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的最终目的都是防止血栓形成,但两者并不一样。

医生的话临床上常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三类。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疾病病理生理变化,造成血流缓慢或停滞,引起纤维蛋白形成、血栓形成,这种类型的血栓多发生于静脉系统;另一种则是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而形成血小板栓子,这种类型的血栓多发生于动脉系统(有内皮受损)。对于前者可用抗凝血药防治,而对于后者可用抗血小板药。也就是说,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虽然都是抗栓药,但抗栓机制不同。而溶栓药则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抗凝血药:阻止血液凝固

代表药物:华法林

抗凝治疗是通过影响血液凝固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并在一定程度阻止血液凝固过程,以达到防治血栓性疾病的目的。

血栓如静脉血栓或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的形成,除了手术和损伤原因以外,还多与血流缓慢、局部血液形成涡流等有关。这类血栓会随血液移动到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肺栓塞、猝死,而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脱落则可发生严重的脑梗死。对这类患者要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上,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心脏相关手术,心导管介入治疗、心脏导管检查、脑血管导管造影检查,血液透析、人工肾的预防性抗凝治疗以及心房颤动预防血栓发生等。

服华法林,要定期监测血液凝血指标(INR)

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脑梗死,但用药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服药期间,患者必须监测凝血机制中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根据INR来调整药物剂量,以免剂量过高导致出血或剂量过低没有效果。现在,国内已经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拜瑞妥)和达比加群酯(泰毕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用监测INR,比较安全,有效性和华法林差不多,但价格昂贵。

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动脉血栓形成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通常,血小板在凝血过程的启动和血凝块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动脉内膜斑块破裂或者人体出现伤口时,首先是血小板被激活,之后诱发凝血过程。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各种途径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目的。

目前,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主要用于动脉相关血栓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有胃肠道疾病者慎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最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分泌功能。

但是,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存在一定的刺激性,会直接损伤胃黏膜,抑制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干扰胃黏膜屏障的形成,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若患者有明确的胃肠道疾病,一般不建议服用该类药物。必须服用时,需要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并严密监测。

抗凝剂和抗血小板治疗,属于不完全一样的概念。抗凝药物使用以后,血液凝固受到明显影响,需要医生仔细评估后再使用,并小心监测;抗血小板药物只影响血小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相对安全。

猜你喜欢

抗凝血抗凝剂老张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感谢老张
老张的猪会听锣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藏北草原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应用技术研究
老张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