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2017-04-17江素娟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健康权思想品德法律

江素娟

人的一生与法律有不解之缘,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个人的成长、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必然涉及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问题,要遵守规则就要了解规则,特别是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的要求,而思想品德课堂无疑是落实和实施法律教育最直接有效的平台。但是初中法律知识只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八课以及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第六课才涉及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一周才两课时,教育教学内容繁多,法律知识又比较专业和难理解,因此,打造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高效课堂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法律课堂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打造高效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是要掌握方法,对于学习来讲方法更為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首先是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是成正比的。课前的预习可以结合如《速查手册》《完全解读》《尖子生学案》阅读教材,并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的知识点和疑难点进行标注。其次是听课的方法。思想品德的法律知识一般都是:是什么(含义、定义、表现)、为什么(重要性、意义)、怎么做(方法策略)。侵权行为是什么?维权方法有哪些?法律依据是什么?只要掌握了这个听课方法,知识结构清晰,听课效率就会高。最后是复习的方法。通过整理笔记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教材理解越深透,复习的效率就会越高。

二、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也不断学习了杜郎口模式、堂堂清模式、271模式。最后通过实践运用发现“导、学、用”教学模式对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效果很好。

例如,在上八年级下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定向导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①什么是生命健康权?(含义)②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重要性)③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为什么?④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⑥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含义)⑦为什么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重要性)⑧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一共8个问题。最后采用学生身边的例子:2016年1月10日傍晚,实验中学校门旁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八年级学生阳某受伤住院。思考:①这起交通事故侵犯了阳某的什么权利?②日常生活中,当你的这一权利遭到非法侵害时,你该怎么做?③假如1月10日你在现场,看到同学受伤了,你会做些什么?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基本能把问题解决,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归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课堂参与生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去关注社会生活。教学生活化和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做有心人,把日常生活的常识和案例积累起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和“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上八年级下第七课第三框“无形的财产”时,结合2016年3月18日至20日,第31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举行的事例。本次大赛中,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高一(1)班罗甜甜同学申报的科技项目“推行‘餐车一卡通,构筑食安新防线”荣获高中组社会科学类金牌;福建省清流县实验中学九(4)班黄叶岚同学申报的科技项目“多功能伸缩字帖夹”荣获初中组工程学类铜牌。于是我告诉学生知识产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的教学,把生活中各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了生活的快乐;既使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把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密切联系时政热点,打造高效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时事热点是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与时俱进的新闻报道,每天播报着世界、地区新闻。时事新闻重在描述事件发生的事实,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密切联系时事热点是思想品德课最鲜活的血液,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运用最新的时事与思想品德法律课联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上八年级下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时我就播放2016年的“3·15”晚会;上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我就播放2016年召开12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视频。这样,同学们总是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学习法律特别有劲,高效课堂效果显著。

五、开展多种活动,打造高效思想品德法律课堂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由学生个人自己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体验式教学”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经常变换教学活动形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开展模拟法庭:结合2015年5月14日至19日在嵩溪实践基地开设过模拟法庭的情况,我在上八年级下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就开设模拟法庭,请学生当法官来审判课本第76页中晓军的例子,提问“晓军父亲的遗产该判给谁?”学生们情绪高涨、态度严谨,从而在模拟中掌握了知识。

(2)情景模拟:在上八年级下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时,我结合课本第31页中学生王明、徐文、钟平、黄小芳放学回家救落水同学张刚的例子,让书上的故事情景再现,学生一边看表演一边思考自己会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又如何维护别人的生命健康,既学到了知识又开心地参与了课堂,高效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

(3)展开辩论:在上八年级下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结合八年级(11)班在班级安装了监视器这一情况,在班级展开辩论:教室可不可以安装监视器。辩论激烈,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特别是八年级(11)班的辩论更是激烈。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又培养了学生的权利意识,高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现在的社会是法治社会,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打造高效的法律课堂是每个思想品德教师的目标,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健康权思想品德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健康权 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
以反“三违”行动为载体 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健康权的权利性质界定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