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04-17刘小玲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效性课堂教学

刘小玲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的开设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社会,从而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就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源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小学生品行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和领悟。只有源于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去触动他们,那些滔滔不绝的说教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出发点,巧妙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社会知识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例如,在教学《让诚信伴随我》时,我在课堂上请几名善于表演的学生模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却说你的不是……表演结束后,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遇到这些事情的想法和做法,谈谈不讲诚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快和伤害。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别于以往的空、大、假的说教,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准学习与生活的切入点,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遇到这些事的处理方法,诱发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进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热情。

二、因地制宜,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上都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并结合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时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我首先让学生明白班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个人自荐—他人推荐—无记名投票—监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同时让参与选举的班干部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村镇去实地了解选举制度的产生、选举过程的具体实施等。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有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因地制宜地让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到医院门诊挂号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种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三、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的应用、微课的出现等现代教育资源能将比较抽象的观点、枯燥无味的定义形象化,充分发挥品德社会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社会呼唤诚信》的教學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海尔砸冰箱和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并提出了问题:“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从海尔砸冰箱和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全班汇报交流。这样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对所学的事理也能铭记不忘。

四、利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问题探究性教学,通过激发儿童的问题欲,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总结延伸—升华情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探联结在一起,以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体会到给品德与社会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和动力。在“诚信是金”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去调查和问卷统计人们对诚信的看法,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讲究诚信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总之,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应该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坚信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才能培育灿烂的希望之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实效性课堂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