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理念 演绎新精彩
2017-04-17李春梅
李春梅
课改的春风给数学带来了新气象,小学数学由单一的思维教学,逐渐变成多元的、整合的、活泼的、受学生喜爱的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通过数学学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一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让孩子喜欢数学、用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呢?
一、直面现象,整合课堂策略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应是充满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思考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恰如其分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总结和研究,提出更贴切、更合理的改进方案,能加深教师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再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要素和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1.从问题入手,促进预设达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解决问題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
2.从对话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教学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对话学习”成为启迪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课堂上,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巧妙引导,必将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话,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渗透了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可谓事半功倍。
3.从案例入手,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反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的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矫正教学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共同探讨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抓住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剖析,可以对教学设计进行“即时变奏”或“相机修改”,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探究氛围,提高课堂实效。
二、践行理念,强化课堂体验
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真好玩!”新课程追求还原数学的魅力,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学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倾注情感,让学生能够爱玩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赏识唤回学生的信心。因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有浓浓的爱心,又要有高超的智慧,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巧妙设计,让学生能够玩好
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3.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共享
什么是天才?比尔·盖茨认为:“天才不仅仅关于纯粹的智力,而且还需要具备在开辟或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时的合作共进的能力。”新课程也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共享,学会取长补短,体验合作的乐趣。合作中,教师还要注重小组成员的搭配、方法的指导、评价的全面,让合作学习贯穿课堂始末,创造课堂的亮点。
三、关注发展,创造课堂精彩
新课程全新的理念,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又回归于平常真实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学习—实践—提高,专业在不断地提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特别是充分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和保护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为课改带来了无限的精彩。
1.过程评价,让心灵在课堂中舒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动态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新课程下的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大大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2.多元评价,让精彩在课堂中涌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张扬学生个性,让精彩在课堂中涌现。
新课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日常性、阶段性的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以及家长评等方法,构建“人文”课堂,让学生幸福成长,让课堂焕发活力、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