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山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利用

2017-04-17宋志红梁英

吉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雷公山

宋志红++梁英

摘要:雷公山木本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421种。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整理,对其观赏性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48

1自然环境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雷山、榕江、剑河、台江4县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8度5分~108度24分,北纬26度15分~26度32分,总面积47300公顷。雷公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高地,地势高耸,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相对高差>1500米。地貌类型以剥蚀侵蚀高中山和中山为主。雷公山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山麓为14℃~16℃,山顶9.2℃,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之间[1]。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2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

根据现代园林建设用途,雷公山木本观赏植物目前有421种[2-7]。按观赏种类:常绿乔木79种,落叶乔木158种,常绿灌木150种,落叶灌木34种;按观赏类型:观形类有107种,观叶类有98种,观花类有115种,观果类有43种,树桩盆景类有58种。

3木本观赏植物的类型

3.1观形类

这类植物要求树形美观,叶色浓郁,有107种。主要有铁坚杉、柔毛油杉、黄杉、杉木、秃杉、金叶秃杉、柏木、福建柏、翠柏、三尖杉、粗榧、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衫等。

3.2观叶类

要求叶片有条状披针形、裂叶形、扇形单数羽状复叶和针形等,有98种。例如中华石楠、光叶石楠、枫香、尖萼厚皮香、青榨槭、红翅槭、花榈木、交让木、异叶榕、变叶榕、华桑等。

3.3观花类

花有钟状、长圆状卵形和矩圆形等,有黄、红、白等颜色,有115种。主要有武当木兰、凹叶厚朴、黄心夜合、阔瓣含笑、乐东拟单性木莲、紫花含笑、金叶含笑、长柄含笑、李、石斑木、中华绣线菊、西藏山茉莉、香港四照花、桃叶杜鹃、大白杜鹃、大钟杜鹃、映山红、长蕊杜鹃、四川杜鹃、异形玉叶金花、香果树等。

3.4观果类

果实为圆形、椭圆形和四棱形等,有58种。主要有大花枇杷、枇杷、石灰花楸、湖北花楸、桃叶珊瑚、猴欢喜、湖北山楂、合轴荚迷、板栗、薯豆、青钱柳、红豆杉、穗花衫等。

3.5树桩盆景类

植物要求适应强、根系浅、耐干旱和瘠薄,叶细质厚、耐剪、萌芽力强、寿命长,花艳果美、病虫害少,有38种。主要有银杏、长苞铁杉、红豆杉、野蔷薇、垂珠花、野茉莉、南方六道木、黄杨、白瑞香、水青冈、虎皮楠、红皮树、雷公鹅耳枥等。

4保护和合理利用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建议

雷公山自198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在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已作了长足性的探索,与有关科研院所对一些珍稀的观赏植物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秃杉作了长期的研究和培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雷公山的一些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具有食用和药用等多种综合利用价值,致使这些木本观赏植物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乱挖滥采,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今后,应加强社区群众对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认识的宣传教育和严格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将由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保护,形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促使区内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和持续的合理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开发利用建议:

开展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了解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做到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发利用。

根据本区的水、热、土等自然优越条件,充分发挥保护区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优势,建立培育基地和交易市场,大力开发拳头产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保护好本区各种木本观赏植物的物种基因资源,重点对一些珍稀、濒危、观赏性大、经济价值高,同时又具有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研究和管理,以保护物种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周政贤,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董保华.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第1册-第5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976.

[5]朱富寿.贵州主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2):37-40.

[6]金炳武,金明植,郑明善,朴惠善.长白山东北坡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01):27-30.

[7]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宋志红,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野生动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雷公山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及其海拔响应
分析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特异性的两栖动物新纪录—华西蟾蜍
贵州雷公山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报
雷公山保护区森林火灾防控及对策
雷公山区生物多样性与苗族传统文化耦合传承关系析略
基于生态足迹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