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中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和创新
2017-04-17张蓓郑建茹
张蓓 郑建茹
摘要:研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加深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解,从而对实践功效作出合理的评估。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讨式教学;信息与效度
比较文学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限制,甚至打破了世界文化的限制。比较文学的基本的内涵就是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进行分析和比较,还有对文学与其他的领域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一方面,比较文学打破国家的限制,与他国的文学做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另一方面对比较文学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剖析,提高人们对于文学美的欣赏度,让人们对文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素养,让人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去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在比较教育文学中,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阶段一: 教师可以利用提纲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概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清除眼前的阴霾,指明一条明确的道路。对于刚刚接触比较文学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本国的文学知识以及国外的文学知识,对于感受文学知识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储备,但是,比较文学的课程既不同于中国文学的课程,又不同于外国文学的课程,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纷繁复杂的体系感到陌生。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要为学生们详细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发展阶段、前沿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基本情况,作为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们阐述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学生抓不住中心,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即使学习知识,也只是支零片碎的知识点,没有办法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但是提纲式的教学,能够为学生们指明道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样这也是教学的主要脉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
阶段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主要是为了把学生的“知”与“行”紧密集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身份转换,让学生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主张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上逐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与学生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精心设置选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课堂内的教学逐渐延伸到课堂外的实践,建立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此,当教师的教学内容已经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组认领自己的选题,给学生们规定一定的时间完成选题,当小组成员讨论结束后,把需要的内容整理成PPT,在总结的时候备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开始探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到图书馆等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检索,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到野外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分析和总结之后,写出与之相关的文献综述、重难点、基本内容等,并且制作出先关的课件。根据我们的数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自主探讨问题,在小组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而且,很多学生对小组讨论非常感兴趣。
阶段三:“师生互动研讨”,是为了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教师作为主体,第二阶段是把学生当做主体,那么第三阶段就是每个人都是主体。在这个阶段,需要人人参与,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提升了一个高度。
在讲评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演讲,展示本小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展示著通过PPT的方式为其他人进行简扼明要的讲解,讲解时间限制在15分钟之内,全班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讲,认真进行点评,当各个小组都讲解完成后,听课的学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相关小组需要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如果演示的是专题内容,听课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正意见或建议,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分析,学生们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再加上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根据我们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重视上台讲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讲解结束后给出了点评,甚至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进行了两次或者多次发言。在总结阶段,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将要演示的内容进行点评,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们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另外一方面,还要与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强化知识要点。让学生们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文献,调整框架,充实内容,撰写文献综述和论文。不断思考比较文学的价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升.比较文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2] 方志红.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